|
|
訂閱社區雜志 |
【水處理】黃醒輝:中國市政水處理市場待掘 |
(時間:2012/5/22 9:33:44) |
黃醒輝在上海12年了,普通話中還有少許的香港口音。2010年開始,他開始擔任GE水處理及工藝過程處理(以下簡稱“GE水處理”)大中華區總裁,負責推動GE水處理在大中華區的業務發展。 和許多跨國公司一樣,GE水處理的中國戰略從本土化的制造開始。在距上海1小時路程的無錫,GE擁有占地1萬平方米的生產線,生產水處理使用的藥劑和以反滲透膜和超濾膜為主的水處理設備。 而另一方面,在上海的GE中國研發中心,110名GE員工正在進行著水處理板塊的研發。和其他板塊一樣,GE水處理板塊的研發也延續著GE反向創新的傳統:例如,為應對2010年中國藥典在制藥用水水質檢測上的新要求,GE為中國市場設計了總有機碳分析儀,而這一產品也成功進入了與中國經濟類似的印度、拉美市場。 目前,GE水處理的業績主要在石化、鋼鐵、電力等行業。而現階段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中,這些市場似乎也面臨著挑戰。黃醒輝認為,這對GE來說,是“!迸c“機”的并存。 對于今后GE水處理的發展目標,黃醒輝的態度肯定而又審慎。他認為,“十二五”期間,水處理市場的增長一定會高過GDP的增長,但是“高多少,還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而GE的目標是,在這個市場中擁有兩位數的占有率。 2012年,GE在上海建立了全球第二個RMD(“遠程監控與專家診斷服務”)中心,專門服務于中國客戶,希望通過對水質的遠程監測減少傳統工業水處理設施潛在操作風險,從而減少粗放式的水管理帶來的水資源和能源的消耗。 黃醒輝認為,工業信息化將是GE在中國水處理市場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盡管現在看來,這種依靠管理提高生產效率為市場所接受,仍需時間。 經濟放緩對水處理業影響不大 記者:GE在水處理上的主要客戶是石化、電力、鋼鐵這樣的工業企業,但是在近期的經濟數據中,我們看到這些行業的發展有所減速,這是否會對GE的業務造成影響? 黃醒輝:我認為目前這個情況是一個很短暫的問題。因為從整體的趨勢來看,水處理在工業企業的應用是必須的。你剛才講的這些行業受到沖擊是短時間的事情,這其中有危也有機。 一方面,因為現在的狀況,某些公司可能在水處理方面不進行投資;但是另一方面,我們能夠看清楚的是,整個市場對水處理的認識是非常清晰的,認為水處理是必要的。我跟一些大型的國有企業交流的時候發現,他們反而是希望利用目前的情況去進一步看怎么搞好水處理。因為做好整個水處理對他們長遠的發展來說會增強競爭力,并且減少整體的運營費用、提高整體效率,所以,這種趨勢,我認為對GE來說反而是個機會。 記者:按照現在的規劃,在“十二五”期間,“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需求對經濟的拉動力會逐漸增強,對此GE在水處理將會做出哪些反應? 黃醒輝:其實目前我們的設備已不單只做工業用途,在市政用水方面我們也有所側重。GE在北美洲有許多市政用水方面做得非常成功的案例,這些工藝方面是可以放在中國。我們也在不斷地探索,怎么能在市政行業為中國市場做貢獻,F在GE水處理在中國已經有兩家廠運營得很好,一個是無錫梅村污水處理廠,另外一個是澳門的自來水。 在市政水處理方面,我們現在很迫切地在尋找每一個地區的合作伙伴。 此外,我們現在也開始專注食品和飲料行業,這也是基于看好消費市場的判斷。 記者:在中國市政水處理市場中,GE有沒有在區域分布上的規劃? 黃醒輝:我們希望在每個地區都能有合作伙伴。現在的情況是,中國市政污水的處理是很分散的。每一個省份,甚至每一個市對市政污水的態度怎么樣,都代表這個省或者市對市政水處理方面的不同要求。我們的合作伙伴可能是當地政府,也有可能是當地的工程公司或者總包,每個地方的業務模式都可能會有區別,我們必須按照每個地區的不同情況進行我們的業務活動。 水處理需要工業標準 記者:剛才所說的情況其實涉及到一個水處理工業標準問題,GE會在工業標準的制定上做哪些工作? 黃醒輝:就標準的問題而言,國家在法律是有宏觀的規定的,比如用多少水,排放標準是多少。但是因為現在水處理的市場很分散,所以有不同的說法,有些人覺得我的做法行,有些人覺得他的做法可以,有些人認為水處理基本投資應該很低,運營成本應該很高。這就需要設定一套所謂工藝方面的標準,讓不同行業排出的水轉化成合乎排放的標準。 GE將針對特定行業的水質情況和典型需求,借鑒國內外經驗,打造適用該行業中國情況的典型水處理工藝。如果該行業有關部門考慮相關標準時,我們希望能夠獻計獻策。 記者:也就是說,GE希望有一套標準來衡量現存或者將要開發的水處理系統? 黃醒輝:是的。但是這套標準要得到全行業的認可,需要有現有的案例。我們現在希望在石油化工領域的水處理可以做到領先地位,我們要讓我們的用戶和事實去證明這套東西是行的,而不是紙上的文章。 要走出重技術輕服務的模式窠臼 記者:GE水處理未來在中國的主要發展目標是什么? 黃醒輝:我們目前在中國主要有三個發展方向。一個是本土化,這不單指我們的產品在中國的生產,我們 也希望我們的技術、生產和研發能夠本土化,我們會重視不停地投資在中國的生產和科研上。第二個就是剛才提到的工業標準的打造。我們希望能將美國、歐洲的經驗帶到中國。第三個方向就是RMD中心。目前水處理行業的運營管理模式還比較粗放,由于運管數據的不透明,有不少系統長期處于帶病運行狀態,能耗水耗都不盡如人意。GE的水處理專家通過RMD中心運程獲得現場數據,就可以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連續監控系統,保障穩定優化運行,通過信息化提高水系統的管理水平和實現節能節水的效益。我們未來發展方向就是你的系統沒有發生故障之前,我們已經可以發現早期征兆,及時預警,防患于未然。 在市場目標上,我們希望能夠在水處理方面進行減排,并且實現完整的經濟收益。 記者:在推動水處理的信息化方面,目前還有哪些障礙? 黃醒輝:目前的障礙主要是水處理市場上重技術輕服務的模式。這個是觀念性的障礙,為什么GE在市政領域的業績比工業領域少一點,這也是一個很重大的原因。市政污水處理的投入非常低,大家還都在依賴傳統的污水處理工藝的改善,如果能夠通過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從而獲得效益,這在市場上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因為大家總在談論我有一個特效藥劑、一個高效的膜處理方案,提高管理水平所帶來的效益沒有這么直接。 記者:對于水處理市場宏觀政策上,GE有怎樣的期待? 黃醒輝:其實,我們能夠看到,促進水處理發展的政策已經存在了。我們希望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地區能夠真正落實政策。不但對行業有一個標準出現,而是希望能夠在水處理方面最終實現環保的目標。 還有,我們希望有限用水的政策能夠出臺,中國是一個很缺水的國家,這對中國的前途有很大影響,我們希望每一個地區、行業都能夠執行水的政策和目標。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