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僅9個市全部完成2007年減排任務。由于管網建設不完善,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污水處理“曬太陽”工程。記者獲悉,省政府近期已決定撥款25億幫欠發達地區建設污水處理廠。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管網建設的嚴重滯后已成為廣東COD(化學需氧量)減排的最大“攔路虎”。
在韶關市第二生活污水處理廠,由于進水COD濃度偏低,現場很難聞到其他污水廠常有的臭味。該廠負責人稱,目前韶關市政管網還不完善,還不能完全做到“雨污分流”,導致污水處理廠進水COD濃度不高,有時甚至不到100,直接影響污水處理效果。
深圳龍崗區橫崗污水處理廠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進水COD濃度低,有時在雨季不得不添加豬糞來增加COD濃度。“沒辦法,COD濃度太低,連細菌都難養活,影響污水處理效果”。
資金不足也是一大問題。據韶關市水質凈化中心的負責人介紹,該污水處理廠已建成管網達6公里,花費5000萬元。“山區能建起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已不容易,再要投入完善管網建設更是十分困難。”該負責人表示。
而廣州、深圳等地則受城市征地難、拆遷難問題的影響嚴重,清污不分流,歷史欠賬多,操作難度非常大。另外,珠三角水鄉地質構造也給管網建設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為確保全面完成“十一五”污染減排任務,省政府近期決定由省財政撥款25億元解決全省欠發達地區污水處理廠建設資金。
“2009年底前要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并于2010年發揮減排效益,任務十分艱巨,其中完善配套管網建設更是重中之重。”省環保局珠江整治辦處長陳銑成說,“為保障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營,還必須按照污染者付費的原則,適當提高污水處理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