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山區小縣為何婉拒近300億元的工業污染項目投資? |
(時間:2017-2-20 10:40:42) |
初春時節,走進贛閩交界處的江西省資溪縣,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山林蒼翠、清泉潺潺的山水畫卷,讓人頓感神清氣爽。 這幅美麗畫卷的背后是當地15年的生態堅守:從2002年開始,這個地處武夷山脈西麓的山區小縣堅持“生態立縣”,堅守生態紅線,走出一條綠色發展新路。 “作為生態大縣,資溪的優勢在生態,特色在生態,出路也在生態,決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道路。”資溪縣委書記吳建華態度堅決。 為了堅守生態紅線,資溪可謂是“壯士斷腕”:某企業欲投資180億元在資溪建一大型火力發電廠,但意識到可能隨之而來的大氣和水污染,資溪婉拒了;浙江10多家水鉆飾品企業帶著10多億元的意向合同想集體遷入資溪,資溪又拒絕了;外商想在資溪開發年創稅收近千萬元的磁鐵礦,資溪還是拒絕了…… 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這個人口10余萬、財政收入僅6億多元的山區小縣婉拒的工業污染項目近百個,投資額超過300億元。 “拒絕這些項目,縣領導沒有哪個反對,老百姓更是擁護稱贊。不以犧牲生態為代價追求GDP增長,早成為資溪人的共識。”資溪縣環保局局長龍為民說。 與婉拒300億元投資相對應的是另外一組數據:資溪森林覆蓋率達87.3%,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最高達36萬、平均達3萬個單位,全縣主要河流水質保持穩定,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生態環境綜合指數列中部586個縣(市、區)第一位,被評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 然而,建設生態文明,不能踩著垃圾污水致富,也不能守著青山綠水受窮。 2016年11月,上海、浙江、福建的三趟旅游專列開進資溪。短短一個多月時間里,這個山區小縣就吸引了3000多名游客從三地前來,感受這里的純凈之美。 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資溪提出“全景資溪”的理念,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被評為“中國生態旅游大縣”。吳建華告訴記者,2016年,資溪共接待游客374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3.2億元,成為全國矚目的生態旅游新星。 同時,當地還以爭創全國生態農業示范縣為目標,讓有機農業發展漸成氣候。 早春二月,坐落于資溪縣馬頭山鎮的迦南生態觀光園春意盎然、葉綠花香。浙江客商王振軍被資溪的良好生態吸引,在這里投資3000萬元發展有機農業。他說:“現在生態農業還處于起步階段,以后隨著認可度的提升,發展肯定越來越好。” 資溪人丁永安,曾是當地一家大型石材廠的創辦人。隨著資溪“生態立縣”戰略的深入實施,他痛下決心,一舉關停了采石廠和加工廠,投身旅游產業。如今,他投資6800萬元建設的野狼谷旅游項目已完成整體設計規劃,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生態旅游是大趨勢,資溪的自然條件和發展理念讓我覺得在這里發展生態旅游大有可為!”丁永安說,看到資溪生態旅游做得風生水起,他對自己的野狼谷也充滿信心。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