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水處理】無錫用新型生物治理河道 二十天明顯改變水質 |
(時間:2010/11/3 9:20:05) |
細心的游客近日要在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古鎮游玩興許會發現,龍頭河的水面上整齊地排列著一片片綠色植物,就像一塊塊菜地,上面還開出一朵朵紫色的小花。不禁有人會問,難道河里也能種菜嗎? 據了解,原來這是一項治水技術,那一片片綠色植物是一種被稱為"紫根水葫蘆"的水生植物,它的作用就是用來凈化水質的。 紫根水葫蘆成為"吸毒之王" 水葫蘆治污讓記者頗為疑惑,因為外來入侵物種水葫蘆曾被視為環境一害。云南生態農業研究所長三角基地、無錫智者水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益群指著河面上的水葫蘆解釋說,這可不是一般的水葫蘆,科技人員用生物技術對其進行培育,它的根為紫色根,有50厘米~80厘米長,比普通水葫蘆長幾倍,繁殖速度卻只有原來的約1/2。既不會瘋長,又可降解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經多年實踐,這種紫根水葫蘆已成藻型化富營養化水污染的克星。" 紫根水葫蘆能夠分泌抑制藍藻化感物質,進入藻細胞,造成藻細胞代謝紊亂及膜結構的損傷,從而影響藻類的光合和呼吸作用。特別是紫根水葫蘆能將藍藻快速吸附至根系,充分發揮抑藻化感物質濃度梯度效應,從而能快速殺滅藍藻并分解作為營養鹽并吸收。在去除重金屬砷方面,是"吸毒之王"蜈蚣草的約52倍。 同時,與普通水葫蘆會明顯消耗水中溶氧相比,紫根水葫蘆根系具有可供氧功能,凈水功能大大提高。不僅不會像普通水葫蘆一樣因根系缺氧腐爛對水體造成直接或間接污染,還能為高需氧小蝦等提供棲息地,從而提高綜合水循環自凈能力。紫根水葫蘆對富營養化水體TN、TP吸收速率遠高于普通水葫蘆,為水生態系統恢復良性循環奠定最根本的基礎。 二十天明顯改變水質 為了進一步了解紫根水葫蘆的綜合應用技術,記者電話聯系到云南省生態農業研究所所長那中元教授。那中元說,此項技術是他經過30余年的工作實踐逐步摸索、1000余次的實驗配比研制出來的。紫根水葫蘆與一般水葫蘆生物量相比,水生部分(柄、葉)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根系生物量可多10倍甚至20倍。 此項技術依據生物"強抗逆高光效"可產生新的形態和新功能特征的基本自然規律,應用獨創的技術方法,變一般水葫蘆為紫根、小柄葉的新種質,將負面效應降到相對最低位目標。從而找出快速、有效、安全可控治理藍藻及水污染新途徑。 目前,這種新型的水環境修復藍藻治理技術已在龍頭河等河中進行試點。據介紹,一條污染嚴重的河,只要控制新的污染源進入,經過數月的治理,就可以變成一條生態河。 與傳統截污技術的污水處理廠相比,不包括有效抑制藍藻功能,10萬畝紫根水葫蘆去除總氮、總磷的效果約等于15個日處理10萬噸污水的污水處理廠加兩倍運行費的效果。而污水處理廠即使加兩倍運行費,也只能部分截污,不可能直接抑制藍藻。 無錫市水利局高級工程師朱喜說,經過紫根水葫蘆20多天的整治,龍頭河水質已有明顯改善。到明年春天,將投放其他水生植物與動物,從而形成一個自然生態系統,到那時龍頭河水質將長期保持優于Ⅲ類水標準。構建完生態系統后,只需要對現有系統進行定期維護就可以了,使用這樣的技術治理藍藻成本是比較低的。他表示,今后,這項高新技術還將運用到太湖中,從而進一步幫助改善太湖的水質。 據了解,江蘇省水環境監測中心無錫分中心對十八灣華藏浜水質監測報告,原來十八灣華藏浜藻生物量為16954萬個/升,10月1日開始,經過21天的紫根水葫蘆治理,現藻類只有243萬個/升,去除率達98.5%,總氮、總磷等其他指標均達到Ⅲ類水體。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