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水處理】濱州市大力實施廢水深度處理和再生水回用 |
(時間:2010/11/12 10:19:11) |
作為水資源極為匱乏的地區,山東省濱州市人均水資源量僅367立方米,為全省人均水資源量的88%,不到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6。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工業經濟加速膨脹,為保護改善生態環境,濱州可謂是做足做好了水文章。 以國家實施“渤海碧海行動計劃”和“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實施規劃”為契機,濱州市制定了《“六河水變清”實施規劃(2001~2005)》,重點整治濱城區和沾化縣的潮河、惠民縣的護城河、陽信縣的白楊河、無棣縣的青坡河、博興縣的勝利河和鄒平縣的六六河。為實現確保“六河水變清”治理總體目標,全市充分利用經濟、科技、法制、行政和輿論等手段,強力推進,對84家污染企業實施重點監控,依法關停18家5000噸以下的小造紙和兩萬噸以下草漿生產線、兩家5000噸酒精生產線,取締“十五(土)小”企業283家。全市工業污染源得到了有效控制,結構性污染得到了初步解決。截至目前,河流斷面化學需氧量濃度基本控制在60毫克/升以下。 濱州市實施全方位治污,不斷加大工業點源、污水處理廠治理強度,實現污水達標排放,全力改善水環境質量。對城市污水處理廠實施再提高工程和綜合整治,出水口設置生物指示池,確保外排廢水達到山東省恢復魚類生長的指標要求。目前全市形成污水處理能力81.5萬立方米/日。 為有效節約水資源,減少污水排放,實現中水回用,在每個城市污水處理廠下游都配套建設一處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充分利用水體自凈和生物吸收吸附能力,實現污水深度凈化,達到中水綜合利用標準。以徒駭河為例,污水首先通過工業點源和污水處理廠處理,外排水質達到常見魚類生長標準,排放后排入徒駭河,經過濱城區三河湖人工濕地一級生物降解,去除主要污染物18%,通過百里“綠色長廊”到沾化縣壩上閘時,經過沿途水中生物二級降解,再去除主要污染物15%,壩上閘到入海總面積320多公頃,通過大量灘涂、蘆葦等生物降解,確保Ⅲ類水質入海。通過以上“二級處理、三級降解”的治污模式,使得流域每一條河流都能夠休養生息,逐漸恢復自凈能力,還渤海一望無垠的清波。 在企業穩定達標的基礎上,濱州市大力實施廢水深度處理和再生水回用。結合“四環五海·生態濱州”城市名片的打造和節能減排工作的落實,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節約和保護水資源。全面實施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工程,實現新建工業項目、城市景觀、園林綠化、消防、道路灑水等優先使用再生水。通過實施截蓄回用工程,在轄區內利用季節性河道和低洼地,因地制宜地建設中水調蓄水庫,用于農業灌溉、工業回用、城市雜用,實現再生水資源循環利用的最大化。通過做足做好再生水資源循環利用文章,努力實現工業企業的小循環、重點區域的中循環、行政轄區的大循環,筑建起了具有濱州特色的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