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辦公室主任鄂竟平25日介紹說,根據“三先三后”(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原則,南水北調治污環保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江都四站——南水北調東線的源頭 據介紹,東線水質經2010年12月監測顯示,黃河以南36個考核斷面,有30個斷面水質達標,達標率83%。中線丹江口水源繼續保持地表水Ⅱ類水質。 記者從此間召開的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工作會議上了解到,2010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治污規劃》中426項規劃項目已實現全面開工建設,并完成了95%,國務院南水北調辦還推動了東線運河航運污染治理措施的落實。東線治污正逐步由工程治污向工程與生態措施相結合轉變,2010年6月,《關于進一步深化南水北調東線治污工作的通知》下發后,江蘇、山東兩省對水質不達標的控制單元提出了綜合治理措施。初步建立水源區生態保護的財政轉移支付機制,從2008年起中央財政向水源區43個縣市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累計約57.47億元。此外,中線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省市中線總干渠兩側水源保護區劃定方案全部編制完成,天津、河南已經省市政府批準實施。 鄂竟平介紹說,今年將基本完成東線治污規劃項目,落實不達標治污控制單元的綜合治理措施,爭取完善規劃的補充項目年內開工。東線治污方面,江蘇、山東兩省要加快東線治污規劃中截污導流、人工濕地剩余項目的建設速度,力爭2011年全部建成。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發揮治污效益。委托第三方對黃河以南36個考核斷面定期進行水質檢測和分析評價,及時全面掌握治污環保動態,有針對性地研究制定對策措施。 中線水源保護方面,配合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加快《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實施步伐。 此外,記者從會議上獲悉,按照“建委會領導、省級人民政府負責、縣為基礎、項目法人參與”的征地移民管理體制,南水北調征地移民工作加快并穩步推進、和諧有序。 鄂竟平介紹說,丹江口庫區移民2010年河南第一批大規模移民和湖北外遷移民任務已全部完成,搬遷移民12.8萬人(河南6.2萬人,湖北6.6萬人)。截至目前已累計搬遷14.9萬人(河南7.3萬人,湖北7.6萬人),占庫區移民總數34.5萬人的43%。移民搬遷過程平穩、順利,已搬遷移民正在逐步融入新的環境,開始新的生活。河南第二批移民和湖北后靠安置工作已經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