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由中科院研發的高負荷地下滲濾污水處理復合工程在浙江省嵊州市黃勝堂村舉行竣工儀式,這在浙江農村尚屬首例。該污水處理系統被當地村民親切地稱為“污水寶”。 據了解,黃勝堂村每天約產生80噸的廚房衛浴污水和約20噸來自養豬場的沼液,如今都被接入地下管道,進入“污水寶”處理系統。污水經過埋在地下的散水管網投配到高負荷地下滲濾單元,通過攔截、吸附,最終由系統中的微生物種群擔任稱職的“清潔工”,給污水全身“洗澡”后排放出清澈的干凈水,可用于澆花、養魚,污水處理成本低。 走進黃勝堂村,村道干凈整潔,昔日裸露在每家每戶墻頭的一個個排水洞,如今全部用乳白色的管道連接起來。黃勝堂村村支書呂小明說:“原來農村污水隨意排放,不但污染了小河、小溪,甚至行走在路上的村民,都會被突然從墻洞里噴出來的污水濺滿一身。” 嵊州市市委書記盛秋平說:“這不僅是科技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改變了村民的觀念,優化了居住環境,更重要的是解決了對下游水質的污染,提升了嵊州農村的生態文明建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