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水處理】昆明市:中水回用每處理一噸水政府補7角 |
(時間:2011/5/6 12:22:44) |
滇池周邊推廣小型生態濕地,處理村落污水 工廠處理回用污水,每噸補7角;小型生態濕地處理村落污水,已被證明有效,正廣泛應用于滇池周邊村落污水處理。昨日,省、市政府新聞辦請昆明市滇管局帶領媒體記者走訪滇池截污典型現場,滇池湖外截污及污水處理,已形成有效的3種模式。 三種模式互為補充,一種是針對城區內工廠、單位和小區的內部污水處理,中水回用后零排放;另一種是村落污水的收集處理,主要以小型濕地模式收集凈化污水,一樣能達到一級A標排放標準;三是污水處理廠集中收集處理污水。 昆機股份: 每處理一噸水政府補7角 采訪昆機中水回用過程中獲悉,昆機建成中水回用設施后,工廠循環用水、綠化用水、公廁用水,都使用自己處理的中水,工廠每年為此少支出自來水取水費達45萬元。每處理一噸水,昆明市節水辦給予7角錢補貼,而水處理的成本僅1塊多錢,中水回用不僅為昆明環保做貢獻,也為企業增效益。 沈機集團昆明機床股份公司,由昆明機床廠脫胎而來,位于昆明主城北片的茨壩,是一家大型機床企業。該廠廠區每天產生工業廢水300噸,2009年1月,建成了日處理能力達800噸的污水處理設施后,昆機不僅能處理工廠廢水,還利用原有的東大溝和西大溝兩個污水溝,把上游兩個村落花魚溝和石關的污水,引進工廠污水處理設施處理。昆機處理村落污水,不向村落收費。 昆明市推行單位、工廠、小區集中式水處理和中水回用,目前中水回用量約每天9萬噸,占全市日處理污水總量的近十二分之一。 王家堆: 小型生態濕地收集村莊污水 工廠處理回用中水每噸補償7角 建生態濕地處理村落污水,“很環保很生態”,這是從王家堆生態濕地處理現場得出的結論。 王家堆村位于西山腳下,高海路北側,居住人口317人,每天污水外排量約25噸。滇管局利用村中一塊洼地,修建了一個小型濕地,通過截污主管,將村莊不同方向的污水吸收到濕地處理。 生態濕地占地約10畝,這里原就是塊洼地,荒著,正好廣種水蔥、旱傘、蘆葦等濕地植物。當水從濕地植物中穿過后,再排到外邊的小溝時,已能達到一級A標。 據西山水務局相關人員介紹,在西山區的村落污水處理中,都采用的王家堆模式。按照昆明市的要求,2011年底,村落污水也要全收集處理,目前西山區已有25個村落污水得到收集或處理。王家堆生態濕地和污水管網收集系統,總投資費用在100余萬元。 環湖截污: 滇池截污最后一道防線 據滇池環湖截污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長黃德志介紹,“環湖截污是滇池截污的最后一道防線。”也就是說,在進入滇池前沒有經過處理的污水,將在環湖截污管這里,最后一次被攔截、收集到污水處理廠處理。 目前,昆明市主城已建設了8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達110.5萬噸,據滇池北岸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李斌介紹,如果算上中水回用等社會零散的水處理能力,昆明主城污水處理量達到每天120萬噸。除了主城污水處理外,環湖截污系統,則把滇池東岸、南岸、西岸沿線未經處理的污水,再次攔截、收集到污水處理廠處理。 據昆明市滇池環湖截污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長黃德志介紹,環湖截污,按照“管渠結合、有縫閉合、分片截污、就近處理”的原則,構建干渠干管共96公里,新建污水處理廠6座,初期雨水處理站7座,污水處理規模每天17萬噸,雨水每天27萬噸,估算總投資約55億元。 昨日,滇池北岸局常務副局長李斌還介紹,今年將啟動昆三中(書林校區)、白馬廟雨水泵站新建工程,以及關上泵站新建工程。其中昆三中、白馬廟泵站預計將于年底完工,將分別解決昆三中書林校區及昆明醫學院、棕樹營片區淹水問題。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