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qū)雜志 |
【水處理】南京125個村莊將建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
(時間:2011/6/3 10:23:07) |
一座集水井、一方接觸氧化池、一片潛流人工濕地,就構成了一座完整的村級污水處理站,今年南京市將建125個這樣的農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記者昨從南京市住建委獲悉,從2007年試點至2010年年底,南京市已有161個村莊建成污水處理設施。 城市里的生活污水可以通過污水管道收集至污水處理廠,凈化后再進行排放。農村污水的收集排放一直是令人頭疼的問題。據(jù)統(tǒng)計,我國農村地區(qū)的污水處理率還不到1%。 “受經(jīng)濟條件、后期運營成本及農村居住的分散性等因素影響,將農村污水收集至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并不現(xiàn)實。”市住建委村鎮(zhèn)建設處處長王飛告訴記者,南京市從2007年開始在六合橫梁鎮(zhèn)的石廟村和江寧祿口鎮(zhèn)的石埝村試點建設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并于2008年開始逐步推廣。 相較于投資數(shù)千萬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村莊污水處理站顯得很“袖珍”,最大的占地面積也不超過300平方米,最小的只有100平方米。從設計、建設到投用一般不超過3個月。不僅投入少,后期運營成本也比較低。 今年開建的125個村莊污水處理設施具體分布為:江寧區(qū)18個,浦口區(qū)15個、六合區(qū)24個,高淳縣52個、溧水縣16個。今年的開建任務完成后,南京市共有286個村完成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還有多少村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王飛表示無法具體統(tǒng)計,“由于不少自然村尚在規(guī)劃中,是否保留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但"十二五"期間,南京市所有規(guī)劃保留村都將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從而終結農村污水直排歷史。” 據(jù)了解,目前在南京市農村應用的污水處理工藝主要包括:“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脫氮+脈沖多層復合濾料生物濾池+人工濕地技術”、“厭氧水解+微動力好氧生化+景觀綠地技術”等。 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 工藝流程:在污水匯集處附近設置一集水井,對污水中懸浮物(SS)進行過濾沉淀,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質,出水自流進入潛流人工濕地處理系統(tǒng),濕地底部為煤渣墊層,可以種植蘆葦、香蒲、燈心草、鳳眼蓮、水芹、黑麥草、水蔥等植物,除了植物本身對污水中氮、磷的吸收外,植物根區(qū)富集了大量的微生物可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質。 應用案例: 江寧區(qū)上峰社區(qū)生活污水處理就是應用了這一工藝,工程設計處理水量約60噸,服務201戶,項目投資約12萬元。經(jīng)檢驗,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指標優(yōu)于《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平均日運營成本為10元。 脫氮+脈沖多層復合濾料生物濾池+人工濕地技術 工藝流程:通過管網(wǎng)將污水收集到脫氮池,然后用水泵導入脈沖多層復合濾料生物濾池,再到潛流式人工濕地進行處理,并讓脈沖多層復合濾料生物濾池部分水,回流至脫氮池再脫氮,使出水水質達到相應排放標準。 應用案例:這一技術在高淳縣不少村莊廣泛應用,這套系統(tǒng)的后期運營僅僅是一臺提升泵消耗的電費,處理一噸污水的費用大約為0.2元。 厭氧水解+微動力好氧生化+景觀綠地技術 【新聞鏈接】 工藝流程:生活污水→厭氧水解池→微動力好氧池→景觀綠地→排放,經(jīng)監(jiān)測處理后水質達到《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類標準。 應用案例:六合區(qū)龍池街道路咼村污水處理設施采用這一工藝,該村有200人,日均生活污水量49噸,總投資19.8萬元,后期只需村里派一兼職人員不定期對濕地生物作一些養(yǎng)護,基本無運行費用。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