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垃圾焚燒行業受益“十三五”生活垃圾處理規劃 |
(時間:2016-10-11 9:40:51) |
近期,發改委、住建部發布《“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提出,到 2020 年底,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 100%;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垃圾得到有效分類,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 35%以上。 主要內容及看法: 一、繼續大力推進垃圾焚燒項目建設,垃圾填埋場功能轉向 文件提出到 2020 年底,全國城鎮新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能力 49 萬噸/日, 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 50%以上,其中東部地區達到 60%以上。 此外,具備條件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建成區)要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 ,東部地區、經濟發達地區、距縣城較近交通便利的建制鎮要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全覆蓋。 規劃明確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兩個主要方向: 1、垃圾焚燒將繼續作為當前最符合國情的無害化處理方式得到大力支持。截至 2015 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到 75.8 萬噸/日,垃圾焚燒處理能力 23.2 萬噸/日,而規劃“十三五”期間新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 49 萬噸/日、焚燒占比 50%以上,意味著新增無害化處理產能中 80%都為垃圾焚燒項目,生活垃圾焚燒方向受益明顯。 2、生活垃圾填埋場功能逐步轉向。在土地資源日益稀缺的現狀下,原生垃圾“零填埋”將逐步成為發展趨勢。在未來,垃圾填埋場將會從以前的普通生活垃圾填埋向處置生活垃圾焚燒填埋物轉型,包括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后的水、氣、渣,如穩定化飛灰和爐渣,低濃度的填埋氣體、硫化氫氣體,以及低濃度滲濾液殘余液等。通過角色定位的變化,在完成填埋場轉型的同時,繼續推動垃圾焚燒產能的擴大。 二、生活垃圾收轉運體系快速建立,環衛領域千億市場空間開啟 文件提出到 2020 年城市建成區實現生活垃圾全收集,建制鎮應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轉運系統,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地區要通過以城帶鄉等多種渠道進一步擴大生活垃圾收集覆蓋面,加大收集力度。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相銜接的收轉運體系。 十三五規劃新增收轉運體系能力 46 萬噸/日與十二五新增 33 萬噸/日相比增加超過一倍, 其中設市城市 22 萬噸/日,縣城 8 萬噸/日,建制鎮 16 萬噸/日。當前我國垃圾收運行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行業機械化率低,運轉效率偏低; 2)市場化程度低,垃圾收運效果較差。隨著規劃出臺,垃圾收轉運體系建設明顯受益,運轉效率和效果都將得到大幅提高,對應環衛裝備和環衛服務領域的市場空間將快速打開。 三、餐廚垃圾處理有望提速 文件提出繼續推進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能力建設,鼓勵餐廚垃圾與其他有機可降解垃圾聯合處理, 各省(區、市)基本建立餐廚廢棄物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大力推動垃圾分類,科學設定垃圾分類標準,鼓勵對廚余等易腐垃圾進行單獨分類。 規劃明確,到 2020 年形成 4 萬噸/日的處理能力,比“ 十二五”期間大幅提高。近年來餐廚垃圾推進不及預期,除監管因素外,前端垃圾分類做工開展不順利也是重要原因,隨著規劃中體系建設以及相關監管要求的明確,餐廚垃圾處理得到實質利好,有望實現發展提速。 “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的出臺,體現了政府對于推進固廢處理行業發展的決心。固廢處理行業細分領域眾多,無論垃圾焚燒發電、餐廚垃圾處置還是再生資源利用等都有待深度發掘。隨著相關政策不斷加碼,固廢處理行業整體處于黃金發展時期。對應此次規劃文件的出臺,看好生活垃圾處理的三大方向:1、垃圾焚燒發電領域;垃圾分類清運領域;3.餐廚垃圾處理領域。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