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惠州市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 |
(時間:2017-2-17 10:13:28) |
惠州市黨代會報告提出,“綠色化”是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生產方式,是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態文明的價值取向。 記者昨日從市環衛局獲悉,自市區中心區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工作以來,該局通過完善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等,垃圾減量分類和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工作穩步推進,市民環保意識不斷提升。 據統計,2016年該局已累計在惠州市區中心區380多個小區新裝、補裝約723個廢舊電池回收箱,并對之前安裝的回收箱進行了查漏補缺。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共向全市市民免費供應各型號垃圾袋7500多萬個。 收集廢舊電池倡導綠色生活方式 “我收集了一小袋廢電池,5號、7號的都有,差不多百來節。現在有了這個專門的回收箱,不僅給我們提供了便利,也保護了環境。”昨日下午,在市區江北一小區,市民楊阿姨對新安裝的廢舊電池回收箱贊不絕口。市民張展鵬說:“小小一節廢電池卻是‘環境殺手’,污染土壤和水源。希望大家不要亂扔電池,集中回收。”記者看到,廢舊電池回收箱設計了一個專門的拉手,可打開整個門蓋,方便投放大號電池或成包成袋的電池。 “對分類后的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既減少了填埋量,也提高了資源再利用率,對我市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意義重大。”市環衛局垃圾分類辦負責人介紹,小區物業保潔人員將定期收集回收箱里的廢舊電池,單獨運送到垃圾中轉站放進收集桶;屬地環衛所將定期收集桶內的廢舊電池,運送到位于垃圾場的集中儲存點;當集中儲存點的廢舊電池達到5噸時,將組織裝運至惠州東江威立雅環境服務有限公司進行有償無害化處置。 此外,市環衛局還計劃在非居住區實施廢舊電池專門回收工作,即適時在機關單位、學校、團體、醫院及大型商業中心等非居住區開展廢舊電池專項回收工作,強化公眾的垃圾分類意識,踐行“細化分類”。 計劃把垃圾分類知識編入課程 為破解“垃圾圍城”困局,我市一直致力于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接下來將積極籌建有機易腐垃圾生物降解處理示范點,使其成為我市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推廣示范基地。”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試點情況,將選擇一批有示范影響力的大型小區和學校、企事業單位食堂等,推廣有機易腐垃圾處理經驗,就地消化餐廚垃圾,實現生活垃圾源頭減量。 記者了解到,市環衛局計劃把垃圾分類知識編入課程、走進課堂,堅持“從娃娃抓起”,通過開展“小手牽大手”活動,讓垃圾分類工作落實到千家萬戶,形成自覺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社會風尚。此外,在市區范圍內開展廢舊衣物專項回收處置工作,主張以市場化運營方式開展廢舊衣物回收利用工作;借鑒和吸收其他城市的好經驗,引進有資質、有實力、有運營能力的公司,積極探索符合我市實際的垃圾分類發展道路。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