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黃山市全面推進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 |
(時間:2017-7-17 9:58:40) |
初夏的新安江,清風徐徐,流水潺潺,舟行其中,撲面而來的絲絲清涼無不令人神清氣爽。“真干凈,真美!”北京游客陸女士不禁嘖嘖稱贊。 “保護好一江清水,不是一朝一夕的結果,而是黃山人民多年共同努力的成果。”市新保局相關負責人一語中的。 生態優勢就是競爭優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建設更美麗更富裕更文明的黃山進程中,我市積極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全面推進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讓黃山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讓黃山人民始終過著幸福的綠色生活:喝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享受優質的環境。 今年,在新安江源頭——休寧縣,一個個鄉村“垃圾兌換超市”,掀起了一場農村垃圾專項整治的“大革命”。10個礦泉水瓶兌換1支牙刷,5節舊電池兌換一包鹽……垃圾兌換超市不僅引起了村民的興趣,也讓“放錯位置的資源”重新分類歸位。不僅如此,從2011年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至今,我市在該流域68個鄉鎮建立了“組收集、村集中、鄉鎮處置”的農村垃圾處理體系,配備2791名農村保潔員、16支江面垃圾打撈隊伍,實現了新安江全流域河面無漂浮物、岸堤無懸掛物和垃圾堆積物。 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一幅一江碧水東流、兩岸秀色蔥蘢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把環保做好了,不僅整個生產成本下降了,還帶來了額外的經濟收益。”提及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徽州區泰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柯伯留深切感受到“變廢為寶”的好處。 位于徽州區循環經濟園內的泰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化學原料偏苯三酸酐,生產工序中會產生精餾殘渣。過去,精餾殘渣作為廢棄的工業垃圾被集中處理,幾乎沒有經濟效益,如今,精餾殘渣通過高溫焚燒后產生的粗鈷料可加工成催化劑對外銷售,實現了資源的綜合利用。 柯伯留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公司一年可產生50多噸粗鈷料,一噸粗鈷料的市場價格在5萬元左右,一年僅工業固廢多增加近300萬元經濟效益。 近年來,我市工業企業積極挖掘工業固廢價值,探索利用路徑,將廢棄的工業垃圾變廢成金,回收利用的路子也越走越寬。2016年,我市一般工業固廢產生量約17.9萬噸,綜合利用量約14.7萬噸,綜合利用處置率100%,綜合利用率82%。同時,我市大力推進企業危廢規范化管理,積極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督查,嚴厲打擊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目前,全市暫未發現非法處置危險廢物行為,也未發現非法傾倒危險廢物現象。 “走在黃山市的街巷中,有種在景區漫步的感覺。一路上看不到垃圾,我們對黃山旅游城市的印象特別好。”到黃山的游客,無不為這里干凈整潔文明和諧的生活環境點贊。 為創建宜居城市環境,我市不斷細化環衛作業標準,實行全天候保潔,全市5座生活垃圾處理場平均日處理垃圾1022噸,真正做到日產日清。今年,我市又投資約4億元積極打造以垃圾焚燒發電為核心的固廢處置靜脈產業園,謀劃垃圾循環再利用和工業固廢、危廢集中收集處置。未來,我市原有固體廢物處理方式將發生質的變化,生活垃圾終端處理由衛生填埋向垃圾焚燒處置變化,進一步促進生活垃圾終端分類和循環利用。 “隨著《固廢法》的全面貫徹落實,我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逐步提高,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穩中有升,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得到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力促進了城鄉人居環境的改善。”市人大常委會城建旅游環資工委負責人說。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