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漢中市傾力推進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 |
(時間:2017-8-15 9:30:04) |
我市堅持“經濟生態兩手硬,青山金山長相依”理念,近年來大力推進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堅持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三化”原則,全市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有效保障了生態環境安全,促進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夯實基礎,防治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圍繞貫徹落實“一法一條例”及相關地方性法規,先后出臺了《漢中市危險廢物管理辦法》《規范醫療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置的通知》、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秸稈禁燒通告等文件,健全固體廢物管理制度,強化多領域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納入“陜西最美城市”建設內容,與全市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區域發展規劃統籌謀劃。 提高水平,穩步推進固廢危廢處理處置。截至目前,全市申報產生工業固體廢物企業106家,產生總量約342萬噸,處置利用量約163萬噸,占產生總量的48%,貯存總量約179萬噸,占產生總量的52%(主要是尾礦);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約45萬噸,全部交由11家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進行衛生填埋,填埋處置率達到100%;農村固體廢物年產生量約596.83萬噸,其中農作物秸稈約240萬噸、農膜約0.23萬噸、畜禽養殖糞便約356.6萬噸,通過粉碎還田、編制草制品、飼料青貯、堆肥、回收利用等綜合利用方式進行處置約507.3萬噸,占產生量的85%。對農村生活垃圾主要采取“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模式集中處理,年處理率達到70%以上。城固小營村的垃圾處理模式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的肯定。此外,提高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2016年申報產生工業危險廢物企業108家,產生量約17.8萬噸,處置利用量約6.5萬噸、占產生總量的37%,貯存待處約11.3萬噸、占產生總量的64%。醫療廢物年產生量約0.18萬噸,全部交由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理中心處置,集中處置率達97%以上。 防控風險,解決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對新建(續建)尾礦庫嚴格執行環保前置審批,實行環境風險“一票否決”。同時,加強涉重金屬、有毒有害物質以及易造成跨界污染的尾礦庫執法監管,“十二五”以來累計發現尾礦庫企業環境問題130余個,限期整改115個,立案處罰21起,罰款133萬元。制定市縣政府、安監、環保部門和企業三級綜合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110個,落實應急物資,完善應急設施,指導企業每年開展應急演練,全市尾礦庫安全生產和環境安全形勢總體穩定。2016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建成萬噸有機肥加工廠3個、大型沼氣工程28個,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設施4處。建成一批污染監測點和殘膜回收點,較好解決了農膜回收滯后和部分區域農田地膜殘留率偏高問題。強化危險廢物產生、運輸、貯存、處置等關鍵環節監管,建立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制度6項。加強危險化學品運輸環境安全防控,落實各縣區政府和有關部門屬地監管責任,減少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次生危險廢物產生。2016年以來,及時有效處置17起突發環境事件,科學處置寧強“3·22”柴油槽罐車泄露事故,受到環保部、省環保廳的肯定與表彰。 強化監督,織緊織密固體廢物全生命周期監管網絡。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網絡在線申報登記,目前全市已有108家危險廢物和106家工業固體廢物產生企業實現網上申報。創新開展危險廢物管理計劃、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應急預案統一制定、統一備案的“雙統一”制度,并在全省推廣。加大信息公開,每年在網站和報刊發布《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漢中連續五年在全省排名第一。今年以來,與法院、檢察院、公安簽訂四方協議,加大聯勤聯動,集中開展專項執法檢查行動3次,查辦案件5起,立案5起,控制、傳訊29人,逮捕4人。配合市人大開展環保世紀行活動,先后開展涉危險廢物專項執法檢查10余次,保持了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違法犯罪行為的高壓態勢。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