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十萬億環保市場誰將勝出?固廢處理增長加速 |
(時間:2018-9-11 14:28:18) |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自然包括對美好生活環境的向往。 不論是霧霾、水污染還是土壤污染,人們對于環境保護的關注,最終都會落實到政府部門對于環境保護更加重視的行動上。 2018年四月,生態環境部取代原環保部掛牌成立。新的部門整合了原環境保護部與六個部門的相關職責,具備更強的可協調性和執行能力。名稱的變更背后,是將“保護”上升至“生態”的高度,其內涵與要求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不僅僅是對環境進行保護,更要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 更加嚴格的環保政策,帶來更具確定性的市場機遇。早在2012年開始,中國環保產業就掀起了第一波發展的熱潮。在《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等政策的指引下,各類地方政府、國有和大型工礦類企業、發電和排放型企業都開始大規模采購環保設備,各個城市也開始集中興建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 環保產業巨大的前景有目共睹。大氣治理有數萬億的市場空間,大量的工業排放需要機器設備的優化;水污染處理方面,僅“十三五”城鎮污水處理就要投入超5600億;2017-2018年水環境綜合修復治理市場超2萬億;土壤修復市場數以十萬億計算。“環保”兩個字,意味著十萬億級的商機。 自2012年開始,A股環保類上市公司就開始了長達5年的快速增長,包括先河環保(300137.SZ)、啟迪桑德(000826.SZ)、萬邦達(300055.SZ)等在內的大批上市公司業績表現良好,股價連續多年上漲。 但全社會的共識之下,也形成了一個新的問題:確定性的發展前景和企業強勁的吸金能力,吸引了大量機構和個人參與到環保產業的創業中。僅自2005-2014年的十年時間里,環保類企業就從2000余家增長至50724家。如此激烈的競爭,不僅拉低了行業整體的利潤水平,也在市場上形成了諸多亂象。 目前,中國市值最大的環保企業也沒有超過500億元,而在歐美國家,千億級的環保企業已經充分成長。如今數萬環保企業同臺競爭,究竟誰可以在亂戰中最終勝出?十萬億規模的巨大蛋糕,到底應該怎樣分食?本期《英才》試圖找出未來環保行業最終的勝出者。 固廢處理增長加速 垃圾焚燒發電和危廢處理是目前固廢處理行業中最重要的兩個細分領域,市場占比大,且發展前景明確,值得投資者更多關注。 固廢處理涉及的細分行業較多,包括垃圾填埋、堆肥、焚燒、再生資源、危廢處理等多個行業。在全球范圍內,固廢已成為僅次于水務的第二大環保產業。 過去幾年間,國內固廢行業經歷了快速的發展,這其中部分細分行業高增長的黃金時期已經結束,進入成熟期,如工業固廢處理。但有些細分行業仍存在巨大市場空間,如仍處于萌芽期的餐廚垃圾處理,一片廣闊藍海的危廢行業。 數據顯示,固廢處理上市公司2017年總體營收和凈利潤均有增長,且增速快于去年,但毛利率和凈利率出現了下降。行業競爭較為激烈,影響到了企業的利潤水平。 從政策層面上看,今年5月9日生態環境部啟動的“清廢行動2018” 加強了對固廢產生企業的監管和督查,從而使得更多固廢進入正規處置渠道,固廢處理市場空間的擴大和價格上漲因此成為大概率事件,這對整個固廢行業是一個有利的提振。 此外,宏觀經濟各類數據出現的波動下行,讓消費、公用事業板塊再次成為二級市場的關注重點。這些因素的匯合,讓整個固廢行業體現出了較好的投資價值。 垃圾焚燒發電和危廢處理是目前固廢處理行業中最重要的兩個細分領域,市場占比大,且發展前景明確,值得投資者更多關注。 危廢處理 跑馬圈地 危廢處理行業仍然處于跑馬圈地的階段,目前市場的集中度極低。數據顯示,2016年危廢無害化處置市場排名前10的企業市場占有率僅為6%。 過去10年間,危廢行業發展迅速,政府審批的危廢經營許可規模增長接近9倍,但相比較危廢的“產量”仍有較大缺口,這導致大量危險廢物未得到有效處置而被貯存。由于危廢處理能力不足,行業長期處于賣方市場格局,危廢處置企業大多具有較強的議價權和盈利能力。 2016年,環保部新增117種危險廢物至《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危廢的界定和排放的監管更嚴,帶動當年危廢排放量增加了34.79%,這對于危廢行業來說無疑是巨大利好。 近年來,危廢行業的“美味蛋糕”吸引著其他領域的投資者紛紛跨界入局,如東方園林、雪浪環境、碧水源等。但受阻于技術門檻限制,這些闖入者大部分采用收購或者與外方合資方式。 除技術壁壘之外,危廢牌照作為重要的準入門檻,也是行業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危廢處理許可種類多、規模大的企業具有突出競爭優勢,能夠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危廢處理服務。 東江環保(002672.SZ)是危廢行業的龍頭企業,危廢處理規模多年連續行業第一,公司目前擁有危廢處置能力160萬噸/年,約為全國第二名的危廢處置量的4倍,優勢顯著,并具備44類危險廢物經營資質。此外,東江環保的整體技術水平處于國內同行業領先地位。 東江環保具備危廢經營許可種類、規模及技術水平等多方面的優勢,有利于接納更多增量訂單,也有利于打造品牌,獲得各級政府相關部門信任。隨著危廢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龍頭企業受益總是最充分的。 垃圾發電 資源整合能力尤為重要 過去10年多時間,政策的支持讓我國垃圾焚燒發電市場快速增長。近年來,隨著市場逐漸趨于飽和,行業內競爭激烈,平均毛利率有走低的趨勢。 盡管面臨激烈競爭,但整個垃圾發電行業仍然存在較大的發展機遇。目前僅有35%的垃圾經過焚燒處理,而根據國家規劃,到“十三五”末期,垃圾焚燒占比將超過50%,這意味著客觀增量空間。 垃圾發電行業的市場集中度也有望進一步提升。《2017年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裝機容量排名前5的企業裝機量占全國總量的27.4%,前10的企業占全國總量的40%,投資主體較為分散,競爭激烈,沒有企業擁有絕對優勢。 該行業中,央企光大集團旗下的中國光大國際(00257.HK)是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目前其垃圾焚燒裝機容量、發電量、垃圾處理量均居行業第一位,擁有垃圾發電項目 75 個,其中投運項目43 個,在建及籌建項目 32 個,年處理垃圾規模 2411 萬噸。 垃圾發電主要通過政府特許經營的模式運營,前期工程建造業務的資金投入大,建設周期長;因此獲取項目的能力、整合資源的能力對于企業來說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地方財政緊張的背景之下。 光大國際背靠央企光大集團,在資金、資源、政府關系等方面能夠獲得有利支持,這是重要的競爭力。 此外,相比垃圾發電項目的建設和運營,設備制造、危廢業務的毛利率更高。光大國際涉及了環保設備制造、危廢處理、生物質能利用等業務,產業鏈條較為完整,在競爭中更具優勢。這些都有利于光大國際在未來形成規模化協同效應,獲得壟斷優勢。 另外一家以垃圾發電為主業的公司偉明環保(603568.SH),其裝機容量和垃圾處理量位于全國第五位,但技術、運營能力突出,運營項目負荷率遠高于行業平均,噸垃圾上網電量在行業內處于較高水平。 2017年報顯示,偉明環保的毛利率達61.29%,凈利率為55.19%,加權凈資產收益率為24.24%,遠超業內平均水平。 公司目前13個垃圾發電項目大部分位于浙江省內,經濟發達因而垃圾收運量較大,項目盈利性好。 除了技術、運營能力突出外,偉明環保的盈利能力也部分歸功于其項目選擇及全產業鏈的布局,其業務涵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全產業鏈,包括技術研發、設備制造、項目投資、建設、運營等,帶來了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經濟效益。
|
|
|
|
推薦圖片 |
 | 國內外專家學者匯聚沈陽 共商大氣污染預防 | 為推動亞太經合組織(APEC)各成員經濟體中小企業間的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外中小企業在環保產業技術領域發展,加速企業間成果對接與洽談,由第十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