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政策加碼刺激需求釋放 環衛市場迎來投資高峰 |
(時間:2018-10-24 6:50:13) |
在國家政策與市場本身需求的驅動下,我國環衛市場正在進入快速增長期。根據E20研究院的測算,到2020年,會有2000億元的環衛市場化空間,包括縣城清運41億元、城市清運230億元、水域保潔356億元等。在此背景下,融資能力強、產業鏈協同效應強、管理經驗豐富、政府資源良好的企業有望成為龍頭,而且未來更多的資源向龍頭匯集。 2017年3月,發改委、住建部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在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進入2018年,垃圾分類攻堅戰繼續推進。住建部先是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部分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隨后表示將盡快形成生活垃圾分類法律草案,并計劃將垃圾分類覆蓋面由46個重點城市擴容到全國294個地級市。 從國家一系列政策舉動來看,垃圾強制分類將成為新常態,受益于垃圾處理政策的利好輻射影響,環衛市場也迎來新一輪的爆發。 2015年~2017年,環衛領域簽約項目從2876個上升至7937個,簽約項目合同總金額從489億元上升至1701億元,單個項目合同金額從1700萬上升至2100萬。2018年上半年,有3個10億以上的環衛一體化PPP項目落地。截至2018年8月,“環衛服務”領域的項目數量為66個,落地比例為60%,平均投資額為2.33億元人民幣。 分析認為,環衛行業市場的爆發,除了受垃圾處理攻堅戰的正面影響,還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譬如城鎮人口、城鎮擴張,人口紅利消失以及運營成本優勢近年保持高增長等,以及環衛行業自身的性質,譬如輕資產、納入政府財政預算、保障城市基本功能等。 盡管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環衛市場不溫不火,但政府在環衛方面的投資水平一直處于較高水平。數據顯示,過去10年來,環衛行業相關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占市政公用事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0%-15%之間,但投資絕對增量明顯,從2006年的657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2233億元,復合增長率達13%。 經過長期的醞釀,環衛市場在2017年迎來熱潮,也被各大主流資本看好,資本運作頻繁。據悉,末端運營企業、環保技術廠商、環衛服務公司、IT企業、回收企業及供銷合作企業等眾多外部資本涌入環衛行業,環衛市場也迎來了投資高峰。 按照E20研究院固廢產業研究中心的預測,至2020年,環衛行業整體將釋放3000億元/年的市場空間,其中傳統清掃保潔業務約1490億元,環衛車輛設備900余億元,垃圾清運業務約350億元,垃圾分類約200億元,公廁運營192億元。 另外一則測算則認為,到2020年中國環衛服務總體市場規模將接近1700億元,復合增長率達6.8%,其中道路清掃保潔服務規模1266億元,居于首位,垃圾清理和公廁運營也將在200億以左右。 基于上述判斷,在未來發展中,設備采購成本高、融資成本高、運營能力差的小企業將被率先淘汰,融資能力強、產業鏈協同效應強、管理經驗豐富、政府資源良好的企業有望成為龍頭,而且未來更多的資源向龍頭匯集。
|
|
|
|
推薦圖片 |
 | 國內外專家學者匯聚沈陽 共商大氣污染預防 | 為推動亞太經合組織(APEC)各成員經濟體中小企業間的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外中小企業在環保產業技術領域發展,加速企業間成果對接與洽談,由第十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