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欧美国产综合一区二区,都市激情综合,亚洲免费高清

設為首頁 | 添加到收藏夾 注冊會員 | 忘記密碼 | 退出
國際節能環保網
關鍵字:
政策法規|廢氣治理|噪聲控制|環境監測|固廢治理|清洗與清理|環保前沿|環保技術|土壤修復|綠色建筑
化工|水處理|環保設備|國際視野|企業動態|技術專題|人物訪談|推薦案例|
>>首頁 >> 商業資訊 >> 固廢治理資訊 >> 查看資訊信息
訂閱社區雜志
中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前景分析:資源化綜合利用已刻不容緩
(時間:2019-2-15 11:06:31)

   全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目前,全國建筑垃圾年處置能力在100萬噸以上的生產線僅有70條左右,小規模處置企業幾百家,以民營企業為主。一方面是快速的城鎮化,越來越多的房屋等建筑設施新建或重建;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建筑垃圾被隨意丟棄、堆放,既污染環境,又造成資源浪費。
   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環保聯盟(下稱“中國環聯”)近日表示,我國建筑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但建筑垃圾資源化推進嚴重滯后。
   目前,我國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率不足5%,而歐盟國家每年資源化率超過90%,韓國、日本建筑廢棄物資源化率甚至高達95%以上。我國建筑垃圾處置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資源化利用水平低、存在二次污染,已成為影響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
   建筑垃圾成為第一大城市垃圾源
   近年來,各地“三改一拆”(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改造和拆除違法建筑)、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城中村改造、垃圾分類等,產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無序堆放等問題較為突出,對城鄉人居環境帶來不良影響。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在城市建設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建筑垃圾數量已占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成為第一大城市垃圾源。以浙江省為例,經測算該省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約1.5億噸。此外,建筑垃圾傳統運輸、填埋帶來的粉塵污染也成為大氣污染的重點源之一。
   從存量來看,中國過去50年間至少生產了300億立方米的黏土磚,在未來50年大都會轉化成建筑垃圾;中國現有500億平方米建筑,未來100年內也大都將轉化為建筑垃圾;按照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重要建筑和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建筑為50~100年!笆晃濉逼陂g,中國共有46億平方米建筑被拆除,其中20億平方米建筑在拆除時壽命小于40年。據測算,每10000平米建筑施工面積平均產生550噸建筑垃圾,建筑施工面積對城市建筑垃圾產量的貢獻率為48 %。截止至2017年我國共計產生建筑垃圾15.93億噸。結合住建部公布的最新規劃,到2020年中國還將新建住宅300億平方米,屆時,我國建筑垃圾產生量將達到峰值,預計會突破30億噸。如遇嚴重地震災害,則產生量更多。

2006-2017年中國建筑業房屋施工面積及對應建筑垃圾產生量統計情況

   此外,我國建筑垃圾處理手段滯后,管理基本無序。目前,我國對于建筑垃圾的處理方式仍處在相對粗放的填埋及堆放階段。按一萬噸的建筑垃圾占地2畝計(堆高5米),目前我國每年所產生的15億噸左右建筑垃圾,對土地資源的占用將超過30萬畝。近年來,一些地方因建筑垃圾處置不當,被中央環保督察組、生態環境部點名。
   我國建筑垃圾處理手段滯后,管理基本無序目前,我國對于建筑垃圾的處理方式仍處在相對粗放的填埋及堆放階段。按一萬噸的建筑垃圾占地2畝計(堆高5米),目前我國每年所產生的15億左右建筑垃圾,一年對土地資源的占用將超過30萬畝。
   對建筑垃圾采用填埋處理方法具有嚴重的弊端,其一,在清運、堆放過程中,粉塵、灰沙到處飛揚,污染環境;其二,填埋的方式占用國家土地,浪費土地資源;其三,建筑垃圾中的油漆、涂料等含有有害物質,填埋后不易被分解,這樣又對地下水造成污染;其四,填埋方式還會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地表沉降。
   我國對建筑垃圾的處理,基本處于無序管理狀態,大多數城市的建筑垃圾中只有10%被運往指定的消納場所。這些粗放的處置方式對應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建筑垃圾基本沒有分類收集;
   (2)缺少專業的建筑垃圾回收處理機構;
   (3)我國建筑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水平較落后;
   (4)政府對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支持力度不大。
   近幾年雖然出臺了一系列涉及建筑廢物管理的法律法規,但由于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納場容量有限,施工單位的建筑垃圾走正規渠道根本無法得到有效處理,大多數建筑垃圾都被施工單位采用違規途徑私下處理了。
   多地啟動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
   但建筑垃圾也是城市“礦產”,開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可節約大量土地、天然原材料、煤炭等資源能源。
   有機構研究結果顯示,每資源化利用1億噸建筑垃圾,可節省堆放占地萬余畝,減少取土或代替天然沙石千萬立方米,節省標準煤500萬噸;可減少污染,改善城市環境,降低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指標;可新增就業崗位,帶動裝備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創造巨大經濟效益。
   作為一種可資源化利用的城市固體廢棄物,若將其經過資源化處置,則95%以上可作為原材料回用到工程建設中去,形成良性循環。
   現階段我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建筑垃圾運輸收費與建筑垃圾處置收費,費用標準一般是各地方發展改革委員會出臺價格指導標準,按市場情況進行浮動,不同地區的指導標準不一。以行業內普遍使用的35元/噸為建筑垃圾運輸及處理處置費用為計,2017年該部分行業市場空間為557.55億元。
   根據《循環發展引領行動》,預測到2020年,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率達到13 %。就現狀而言,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率依舊不足10 %。2019、2020年為達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全國各地將興建或規劃興建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廠。

 2012-2017年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市場規模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記者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根據國務院的部署,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等相關部門正聯手加強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
   截至目前,北京、浙江、河南、江西等省市也已出臺建筑垃圾(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意見和綜合利用方案。
   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發展路途困難重重,資源化是最終出路
   目前國內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進程還有待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相關政策法規的建立。我國現有關于建筑垃圾的法律法規所涉及的范圍以建筑垃圾對市容環境造成的影響為重點,并不涉及建筑垃圾資源化范疇;并且沒有統一明確設定建筑垃圾處理的責任主體;而且對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處罰力度偏小。
   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發展需要財政支持。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前期研發投入巨大,無論是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技術、建筑廢物的分類與再生骨料處理技術等等都需要大量投資,目前政府對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固定投資的支持力度仍有待提升,僅有部分地區出臺了對相關企業固定投資的財政補貼標準。
   應該積極完善建筑垃圾回收、管理制度。盡管我國每年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但沒有建立強制、同意的回收機制、渠道和管理制度,建筑垃圾施工、拆除、運輸等企業為降低處置成本常將建筑垃圾隨意傾倒或填埋。
   我國目前國內建筑垃圾資源再生產品標準未形成體系。國內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方式主要以填埋、堆山和現場移動式設備處置為主,處置過程中環境污染嚴重,沒有形成市場認可的商業模式。部分地區采取固定設施處置方式,資源化率一般在80 %以下,未資源化部分會產生嚴重的二次污染;盈利模式以政府補貼和政策支撐為主,沒有補貼不能正常運營。我國建筑垃圾產業對資源化處置和高附加值利用的需求極為迫切,而國家現行的再生產品標準數量少、標準低、標齡老,建筑垃圾資源化各個環節都需要明確的標準來規范。
   資源化是破解建筑垃圾圍城困局的最終出路。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首次明確提出“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的時間表,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則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城市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和廢舊紡織品等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系統,規范發展再制造。
   建筑垃圾資源化是消化城市垃圾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國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措施。我國垃圾圍城現象日趨嚴峻,其中建筑垃圾已占城市垃圾40 %左右。對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不僅減輕了城市垃圾壓力,改善了塵世環境,也使垃圾“變廢為寶”,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相關技術創新和先進的生產裝備及標準,將成為實施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實踐成果。
   同時,“非正規建筑垃圾堆放點”排查將釋放清運整治市場。2016年12月2日,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順利召開,會議提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領導人提出的工作要求,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責任,在全國大力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工作,解決城市垃圾“上山下鄉”問題。
   2017年1月6日,《關于做好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工作的通知》發布,排查對象是城鄉垃圾亂堆亂放形成的各類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及河流(湖泊)和水利樞紐內一定規模的漂浮垃圾。垃圾類型包括了建筑垃圾,排查范圍覆蓋全國所有縣(市、區),重點排查區域是城鄉結合部、環境敏感區、主要交通干道沿線,以及河流(湖泊)和水利樞紐管理范圍。《通知》要求,2020年基本完成全國對“垃圾山”的排查和整治。
   我國建筑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建筑垃圾資源化推進嚴重滯后,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已刻不容緩。國家將大力支持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工作,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的市場空間較大,未來前景將更加可觀。

關閉窗口打印該頁
推薦圖片
國內外專家學者匯聚沈陽 共商大氣污染預防 
  為推動亞太經合組織(APEC)各成員經濟體中小企業間的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外中小企業在環保產業技術領域發展,加速企業間成果對接與洽談,由第十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 
熱點文章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網站聲明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網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見反饋
網站服務熱線:010-56350733   媒體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興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為@)
經營性網站許可證京ICP080572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京ICP備0900751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511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厦门市| 梅河口市| 贞丰县| 九江县| 佛教| 通山县| 盐城市| 舞钢市| 新竹市| 彝良县| 江阴市| 育儿| 鄂托克前旗| 乐都县| 万荣县| 厦门市| 云霄县| 和田县| 岢岚县| 随州市| 康马县| 齐河县| 博爱县| 鲁山县| 望城县| 泸水县| 贵州省| 信阳市| 内江市| 余江县| 江门市| 阳曲县| 姚安县| 化德县| 绥阳县| 南郑县| 包头市| 宜城市| 屯昌县| 繁峙县| 山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