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我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現狀及進展 |
(時間:2019-2-19 9:46:09) |
摘要: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以高耗能為基礎的高增長模式難以為繼。由于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低下,隨之而來的是工業固廢排放量的不斷增多。新常態條件下綠色發展、創新發展要求不斷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推行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化,實現經濟轉型目標。因此文章就我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現狀及進展進行梳理。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資源不斷被開發,逐步由農業大國轉向工業大國,雖然處于“微笑曲線”的底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強勁動力。然而,在粗放型的線性發展模式下,一味追求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的是生態環境被破壞,資源不斷被浪費。工業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工業固廢排放量不斷增加,傳統的堆存和填埋侵占土地,不僅污染空氣和河流,影響人們身體健康,而且嚴重忽略了工業固廢可以作為原材料生產新型建材這一優點。因此,促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既可以減少污染、保護環境,實現生態經濟的發展目標,又可以充分利用資源,促進我國工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一、工業固廢的概念 工業固廢是指在工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喪失原有利用價值或者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或者放棄的固態、半固態和置于容器中的氣態物品、物質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納入固體廢物管理的物品、物質。主要包括冶煉廢渣、粉煤灰、爐渣、煤矸石、尾礦、脫硫石膏、污泥、放射性廢物和其它廢物。其可以分為兩種:一般工業固廢和危險固體廢物。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是指將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用于提取有價組分,生產建筑材料、環保材料和其他材料,填筑路基,建筑工程回填,生產肥料,改良土壤等。 二、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 工業固體廢物的污染控制與其它環境問題一樣,也經歷了從初期的簡單處理到逐漸向全面管理發展的過程。世界各國以前都只注重末端治理,提出了“三化”原則(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工業固廢由于含有較多的可利用資源,因此在綜合利用方面近年來獲得了長足發展,如磷石膏制硫酸聯產水泥技術、化工堿渣回收技術、煤矸石硬塑和半硬塑擠出成型磚技術、純燒高爐煤氣發電、煤矸石和煤泥混燒發電等水平不斷提高。 總體說來,工業廢物的資源化途徑主要集中在:(1)生產建材:其優點包括①廢渣消耗量大、產品質量好、投資少、見效快,有廣闊的市場前景;②節約原材料與能耗、避免二次污染產生;③可生產的建材種類多、性能好。工業固廢用作建材的原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一些冶金的礦渣和礦山廢石可以用來當作鋪路的碎石和混凝土的骨料;二是一些具有水硬性的工業廢物可以作為生產水泥的原材料;三是一些諸如粉煤灰、煤矸石、赤泥、電石渣等固廢可以用來生產建筑用磚;四是某些工業固體廢棄物可做鑄石和微晶玻璃生產的原料;五是用高爐礦渣、煤矸石、粉煤灰等作為原料生產礦棉,用高爐渣生產膨脹礦渣等輕骨料;(2)回收工業固廢中可利用的成分替代一些原材料,以及研發新產品:如洗矸泥煉焦用作燃料、煤矸石沸騰爐發電、硫鐵礦燒渣煉鐵、鋼渣作冶煉熔劑、陶瓷基與金屬基廢棄物制成的復合材料等。這樣可以降低能耗、節約原材料,使經濟效益得到大幅提升;(3)改良土壤和生產化肥:許多工業固廢中含有豐富的硅、鈣以及各種微量元素,有些還含磷和其它有用成分,因此加工后用作化肥具有較好的效果,不但能提供農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還能改良土壤,使作物產量增加。例如利用爐渣、粉煤灰、赤泥、黃磷渣、鋼渣和鐵合金渣等制作硅鈣化肥、鉻渣制造鈣鎂磷化肥等;(4)回收能源。一些工業固體廢棄物具有潛在能源可以利用。 三、我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建議 (一)制定健全的產業政策,有效保障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健康穩定發展 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在我國屬于朝陽產業,缺乏一定經驗,無論是前期的研發與建設工作還是后期的具體實施,都與發達國家的水平具有一定差距,因此,要保證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不斷壯大,除了要有專業化的技術指導外,必須有良好的運營機制和特殊的產業政策作為保障。我國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企業與政府機構是密不可分的,必須制定與此緊密相關的政策,促使固廢處理企業與市場機制主動銜接。一是制定合理的財政稅收政策。在稅收政策方面,由于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投入大、利潤回收期長、產品效益較低,為了鼓勵其發展,政府在稅收政策上專門制定一些增值稅優惠條目。重視資源稅改革,提高資源稅稅率,進而加強各地區政府和企業對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重視程度,加快其產業化進程。二是完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法律法規體系。為了保證我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化順利進行,必須完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法律法規體系,采取法律的強制性手段進行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有序引導各企業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行為,將工業固廢及其綜合利用納入法制化軌道。 (二)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增強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能力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實踐的不斷應用,人們認識到產品的環境責任不僅僅只是要生產者來承擔,在流通環節和消費環節的每個參與主體都有責任承擔。因此,將消費者、回收者、銷售者和政府以及社會相關部門都納入了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主體范圍。針對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化而言,由最初的固廢排放者、固廢綜合利用者、產品開發者、消費者和政府以及社會都是相關利益者,都是責任的承擔者。要全范圍同時因地制宜地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有效地促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化。 (三)推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生態園區建設 1.構建產業園區,推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持續發展 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生態園區的建設,可以降低企業成本,擴大產業規模,形成優勢集聚。以工業固廢排放量較大地區為試點,圍繞煤炭、電力以及鋼鐵等企業集聚地區,發揮資源優勢。在園區內部形成上下游產業鏈條,多聯產、多循環,共享資源和公共設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園區內部的不同企業之間可以進行貿易往來,一家產出作為另一家投入,自行消化工業固廢,形成新型建材產品,延長生產鏈條。可以集中搜尋銷售渠道,首先在當地打開市場,培養顧客的消費習慣。還可以形成強大的物流系統,吸引相關配套企業的入駐,逐步形成完善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鏈。 2.重視科研技術,創新驅動產業發展 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需要依靠科技進步,一方面全國各個行業都在進行生產方式轉變,注重環保,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要抓住機遇,集中力量,在這個方面盡快突破;另一方面,要引進和研發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工藝和技術,加強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的科技研發,促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化形成,推廣先進的處理技術,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利用園區集中的優勢,鼓勵園區內部企業和各大高校、科研單位開展產學研聯合,組建專項技術研究團隊,加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固廢綜合利用技術水平,促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 總之,在未來的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管理工作中,應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循環經濟的理念,通過加強工業固體廢物的環境管理、完善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和制度創新,加快提高環境管理能力,并對重點企業實施全過程污染防治管理。綜合運用法律、政策、技術等行政手段,鼓勵開發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新技術和新產品,拓展環境友好型的綜合利用途徑。
|
|
|
|
推薦圖片 |
 | 國內外專家學者匯聚沈陽 共商大氣污染預防 | 為推動亞太經合組織(APEC)各成員經濟體中小企業間的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外中小企業在環保產業技術領域發展,加速企業間成果對接與洽談,由第十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