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城市垃圾已進入到分類處置時代。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持續推進污染防治,“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城市垃圾分類處置”。 生活垃圾處理涉及千家萬戶,既是民生關鍵小事,又是社會發展大事。3月1日,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環境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表示,垃圾堆放不僅產生惡臭,侵占土地,滋生大量病菌微生物和害蟲等,還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垃圾處理已成為影響社會公眾生活,必須妥善處理的突出環境問題之一。 今年兩會上,環境商會通過全國工商聯,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保障垃圾處理產業穩定發展的團體提案。 生態環境部此前一項調查顯示,目前,2/3的大中城市“垃圾圍城”,1/4左右的城市無適合場所堆放垃圾;絕大多數城市生活垃圾不分類、不按規定投放、混裝混運。 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環保聯盟(下稱“中國環聯”)日前發布的《生活垃圾處理行業2018年度發展報告》介紹,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逐年增長,2016年生活垃圾清運量達到2.70億噸,其中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2.03億噸?h城生活垃圾清運量0.67億噸,并在以每年4%-5%的增速逐年攀升。根據2018年中國統計年鑒,2017年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2.15億噸。 按照2012年國家發改委《關于完善垃圾焚燒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每噸生活垃圾折算上網電量280千瓦時,并執行全國統一垃圾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每千瓦時0.65元。 趙笠鈞介紹,我國絕大部分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含稅)組成如下:垃圾焚燒發電電價(0.65元/度)=當地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0.25元/度~0.5元/度)+省級電網負擔(0.1元/度)+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基金負擔(剩余部分)。 “目前我國垃圾處理產能缺口依然較大!壁w笠鈞說,按照“‘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目標,2020年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占比50%,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產能59.14萬噸/日,而2017年分別為43.84%、33.14萬噸/日,還有約40%的產能缺口。 環境商會的上述建議稱,垃圾焚燒電價補貼是行業投資回報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金融資本對于產業發展潛力和空間的預期。目前,大量垃圾焚燒處理項目還處于準備期和建設期,補貼政策取消將顯著影響環保公司的融資、項目建設能力,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落實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尤其對于以企業為主導的產業資本等長效資金,將降低其投入環保行業的意愿。


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劉慕仁也反映,目前很多地方的垃圾處理仍然以填埋為主,減量化效果差,更沒有資源化利用。而且,填埋場選址困難、占用大量土地。 “應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焚燒處置設施建設!眲⒛饺式ㄗh,鼓勵和支持生活垃圾處理產業園區建設,避免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重復選址和分散選址,實現垃圾處理設施和資源的共享,提高處理的綜合效益和水平。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垃圾焚燒處理產業,通過保本微利的原則給予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投融資機制。 據記者了解,針對上述問題,環境商會建議地方財政應將垃圾處理費用納入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制定充足的年度預算資金,及時足額支付垃圾處理費,避免因資金來源不穩定而出現普遍拖欠費用現象,變相加重企業財務負擔。同時,研究差異化補貼方式平衡不同區域項目盈利水平,減少國家財政負擔。對于老少邊窮地區的垃圾發電項目,應考慮通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方式,彌補當地政府環保資金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