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江蘇省唯一“無廢城市”建設試點 為何會“花落”徐州? |
(時間:2019-5-5 11:25:15) |
4月29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例行發布會,確定11個城市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徐州市入選,是江蘇省唯一入選城市。 “無廢城市”,并不是沒有廢物產生,也不意味著廢物都能夠全部綜合利用,而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 旨在最終實現城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的終極目標。 全省唯一,并非偶然,大徐這就為你揭秘“背后的故事”。 原因一 已形成健全的工作機制 高度重視固體廢物管理工作,先后制定了《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等法規規章,實現固體廢物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積極探索建立危險廢物轉移網上報告、餐廚垃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項目推廣PPP模式建設、污水處理廠污泥轉運聯單等制度,配套制度體系已初步建立。 狠抓工業固廢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大力開展清潔生產改造和園區循環化建設。 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圍繞城市居民生活垃圾、農村生活垃圾、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園林綠化和農貿市場有機易腐垃圾等5大類,統籌推進,分步實施。 進一步加大危廢環境監管,加強源頭管控及危廢產生和經營單位規范化管理。 注重監管執法,切實維護固體廢物管理秩序,信貸掛鉤等手段,提高企業違法成本。 原因二 專項領域工作成效顯著 1、清潔生產 我市自2005年開展第一批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以來,共有14批近3000家次重點行業企業開展了清潔生產審核。 在節能、降耗、減污、增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2、循環經濟 我市先后成功獲批了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范基地、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國家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示范城市、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等系列國家示范基地和城市建設。 通過循環經濟相關工作的開展,園區產業間的關聯度和耦合性大幅增強,循環經濟產業鏈明晰穩健,園區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高。 形成了以工程機械制造、新能源及園區生產和生活環節鏈接發展的循環特色產業鏈,形成了綠色轉型發展模式。 3、固體廢物處置和資源化利用 已建成針對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建筑垃圾、危險廢物等多類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實現了固體廢物的有效處置,提升區域資源循環利用水平,取得了較好成效。 4、垃圾分類 圍繞城市居民生活垃圾、農村生活垃圾、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園林綠化和農貿市場有機易腐垃圾等五大類,統籌推進,分步實施。 截至2018年底,年內已完成:新增垃圾分類小區369個、單位714個;公共區域新投放垃圾分類設施4100余組;市區牌樓、黃山、翟山三個辦事處垃圾分類覆蓋率均已超過70%;龍固、草橋、鐵富等7個鄉鎮實現了鎮村全域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建成并運行陽光堆肥房等農村有機易腐垃圾處理設施83座。 原因三 綜合領域試點成果頗豐 2018年9月11日,徐州市獲得2018年聯合國人居獎。 2018年世界人居日的主題是“城市固體垃圾管理”,徐州在生態修復與固體廢物處理方面獲得國際認可。 聯合國人居署大力肯定了徐州對于推動智能化管理和源頭控制,垃圾聯網收集、轉運、循 環利用等工作成效。 2018年9月,徐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成功入圍國家發改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的首批50家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名單。 基本形成“以再制造和新能源為工業特色、廢棄物綜合利用為農業核心、現代物流為服務業重點”的循環型產業體系; 基本建成綠色化、循環化的城市體系; 率先建成再生資源回收和餐廚廢棄物利用的社會體系。 全市資源產出水平大幅提高,將徐州建設成為淮海經濟區乃至全國老工業基地和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循環經濟的典范。 在“國家節能減排示范城市”三年建設期間: 徐州以典型示范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構建長效機制為突破口,相繼投入800多億元資金。 圍繞產業低碳化、交通清潔化、建筑綠色化、服務業集約化、主要污染物減量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規模化等六方面要求發力,累計實施“六化”項目1000余項。 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以來: 徐州市系統開展了水管理、水安全、水環境、水節約、水生態和水文化6大體系建設。 完成了云龍湖綜合治理、南水北調清水走廊尾水導流利用、礦坑塌陷地綜合治理等 6 大類、90 項示范項目。 形成了“九湖繞城、四水潤彭”的水系新格局,同步建立了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 作為“國家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 徐州市大彭垃圾處理廠 (餐廚)項目2017年7月試運行,2018年1月正式運營。 目前已基本實現從源頭斬斷“地溝油”“垃圾豬”等非法利益鏈,構筑新的循環產業鏈,是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 下一步,徐州市將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為引領,遵循構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循環經濟示范區”的方向。 改變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經濟增長方式,培育“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發展的“綠色產業”。 將徐州建設成為集綠色循環、節能環保、智慧管理、生態融合功能于一體,與區域互利共融、與生態和諧共生的循環利用型城市,為全國城市固廢處理、資源利用樹立典范。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