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無廢城市”真的沒有廢物?這11個城市為何被選中? |
(時間:2019-5-5 15:19:05) |
變廢為寶。 “無廢城市”的試點名單終于出爐。 生態環境部透露,已確定11個城市作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此外,河北雄安新區等地作為特例參照“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一并推動。 這11個城市分別是廣東深圳、內蒙古包頭、安徽銅陵、山東威海、重慶主城區、浙江紹興、海南三亞、河南許昌、江蘇徐州、遼寧盤錦、青海西寧。 據相關人士介紹,全國23個省市區推薦了59個候選城市,最終選中11個,入選率約18.6%。 “無廢城市”究竟什么樣?將何時到來?為何這11個城市被選中? 垃圾圍城之困 首先厘清一個概念——“無廢城市”是不是沒有廢物的城市? 當然不是。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蔣建國表示,“無廢城市”并不是指沒有廢物的城市,也并非杜絕垃圾的產生,而是從城市管理的角度,有效利用固廢、降低固廢產生、解決歷史堆存固廢,保證良性循環。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無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最終要實現城市固廢產生量最小、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的遠景目標。 國家建設“無廢城市”有其緊迫性,在“無廢城市”建設方案的背后,有存在多年的現實矛盾。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固體廢物產生量最大的國家。每年新增固廢100億噸左右,歷史堆存總量高達600-700億噸。”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表示,中國固廢產生強度高但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圍城”的問題十分突出。 不僅利用不充分,對固廢的處理也是一項“老大難”。 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前中國的固廢處理領域仍處于一種無序、無組織的混亂狀態,缺乏整體規劃和管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率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 實際上,固廢處理市場背后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垃圾山”里也藏著金山銀山。 據估計,到2030年,中國固廢分類資源化利用的產值規模將達到7-8萬億元,帶動4000-5000萬個就業崗位,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支柱和經濟增長新動能。 業內專家也十分看好這本數萬億元的“生意經”。在曾剛看來,“無廢城市”建設在改變城市面貌的同時,也推動固廢處理成為一個重要的產業門類。隨著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加快,未來具有可觀的市場機遇和空間。 蔣建國亦認為,“無廢城市”建設將再次拓展固廢處理的市場空間,同時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無廢城市”何時到來?根據國家部署,預計未來兩年時間內,將在全國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無廢城市”建設示范模式,2021年把試點城市行之有效的改革創新舉措制度化。 為什么是他們? 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名單,這11個試點城市橫跨中國南北東西,既包括生態環境佳的深圳,也有曾經污染十分嚴重的鋼城包頭。 為何選中的是這11個城市? 根據《“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無廢城市”的建設試點應是有條件、有基礎、且規模適當的城市。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進一步解釋,在篩選試點城市時,首先要考慮國家戰略布局,在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規劃區域,選擇具有代表性、帶動作用比較強的城市。 其次,要綜合考慮東中西部不同區域的產業特點,以及地方政府的積極性等因素,優先選取開展過或正在開展各類固廢回收利用試點,并且取得積極成效的城市。 第三,就是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中選取基礎較好的城市。 被選中的這11個試點城市需要滿足上述條件。那么,被選中之后,該如何建設“無廢城市”? 根據《方案》,“無廢城市”的建設重點在于推進固廢源頭處理的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填埋量。因此,推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化發展是建設的重要內容。 生態環境部固管中心副主任臧文超介紹,在試點階段,“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更加強調補短板。具體舉措上,主要圍繞理順城市層面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與循環利用的體制和長效機制下功夫,包括建立部門責任清單,集成國家單項試點可推廣應用的制度,探索建立固體廢物綜合管理制度和技術體系等。 與此同時,業內專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設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曾剛表示,在“無廢城市”的先期探索中,要加快解決關鍵環節中的阻礙要素,比如多頭管理的混亂體系,中介、黃牛等擾亂正常市場秩序的因素。 “不同政府部門主管不同類型的廢物,相互之間有交叉,造成了部門之間配合失調。同時,不同類型的固廢之間差異較大,如何將其放在一個盤子里來管理,是一大難題。”蔣建國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固廢處理方面,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已經提供了成功的范本。從國際經驗看,正規化、規模化的處理企業是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但與之相對的,是當前中國處理市場主體依然小而散,與目標尚存在一定差距。 如專家所言,“環保路上,中國要學的還有很多。”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