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智能垃圾分類日漸普及 引領垃圾分類新風尚 |
(時間:2019-7-18 8:13:36) |
從單一的垃圾桶,到每家每戶配備垃圾二分類存放桶;從隨手丟棄瓜果皮,到將其“變廢為寶”做成酵素……近段時間來,在湖嶺鎮,垃圾分類投放設施發生了顯著變化,伴隨而來的,是村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觀念和行為的改變。 記者從湖嶺鎮獲悉,截至目前,湖嶺鎮已創建垃圾分類村61個(湖嶺鎮原有72個村,后經村規模優化調整為29個,考慮工作銜接、統計等因素,本文仍采用原村數據),其中包括源口村、天長村、西坑村等7個省級垃圾分類示范點和今年計劃創建的15個垃圾分類村。該鎮生活垃圾分類擴面提質駛入“快車道”。 智能助力垃圾分類,提高村民積極性 近日,湖嶺東坑村村民金女士把家里的垃圾進行了分類,然后帶著塑料瓶、廢紙箱等可回收垃圾走到村里的智能垃圾分類機前,用智能IC卡一刷,將垃圾分類投進各個窗口,以此獲得相應積分。積分在一旁的積分兌換機上,還可換取相應的禮品。 “家里的垃圾扔之前先分一分,既環保還能用積分換禮物。”金女士告訴記者,用手機APP掃一掃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上的二維碼或刷智能IC卡,操作便捷。 今年1月份,東坑村引進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幾個月過去了,該村不少村民和金女士一樣,已能熟練操作。記者看到,這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主要回收的垃圾種類有玻璃、金屬、塑料瓶、紙張,村民投進可回收的垃圾后,智能終端會根據種類稱重,并立馬返還“積分”。 “東坑村常住人口1000余人,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如何將垃圾變廢為寶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湖嶺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通過在村民中宣傳、倡導垃圾分類以及引進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有效提高了村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垃圾分類正逐步成為住戶的習慣。 日前,記者在東坑村走一圈發現,家家戶戶門前都有一個垃圾二分類存放桶,藍色為廚余垃圾棄置桶,其它垃圾扔在灰色桶里。據湖嶺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天,村內保潔員會定時上門收集垃圾,通過掃描二分類垃圾存放桶上面的二維碼給予垃圾分類正確的住戶相應積分獎勵;而分類錯誤的垃圾,由保潔員進行再次分類后收集運輸。 今年,為配合垃圾分類工作,湖嶺鎮還建成了有機垃圾處理站并正式投入使用。據工作人員介紹,其中的有機生活垃圾處理設備可將果皮、菜葉等有機生活垃圾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物質,處理能力達97%以上,過程中只會產生少量殘渣甚至沒有殘渣。據悉,該設備一天可處理2噸有機生活垃圾,可解決附近8個村的有機垃圾處理任務。此外,設備中的UV光解除臭技術可有效清除惡臭氣體和其它刺激性異味。 湖嶺鎮常住人口約4.5萬人,日產生活垃圾量約25噸。自“四邊三化”“清潔鄉村”整治活動開展以來,湖嶺鎮緊緊圍繞打造“慢生活小鎮”目標,不斷加大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共建垃圾中轉站4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試點2個,全鎮配備11000余只垃圾桶,并積極推廣垃圾分類,發放5000多只分類垃圾桶,配備保潔員92名,主要路段的保潔工作通過外包方式進行清掃。每年投入資金達200萬元,督促各村成立村級環衛監督組,農村環境面貌得到逐年改善。值得一提的是,湖嶺垃圾轉運站作為該鎮中心站點,經過內外立面和地面翻新、除臭除塵系統、滲漏液處理系統提升改造,目前已納入PPP公司市場化項目(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運營。 廚余垃圾變酵素,助力垃圾分類“有一手” 隨著垃圾分類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在湖嶺,有越來越多的住戶投入到垃圾分類這場環境“保衛戰”當中。 在湖嶺鎮源口村有位生活能手葛建霞,經過她的手,西瓜皮、橘子皮、豌豆殼這些“垃圾”同紅糖和水按一定比例調配,再密封儲存一定時間,就能制作出棕色的、帶有果香味的環保酵素。 日前,記者來到葛建霞家中,只見后院的架子上堆放著不少已經制作成功的酵素,“這幾瓶是由芒果皮、菠蘿皮、豌豆殼等一些廢棄的廚余垃圾做成的,我家附近正好有鮮榨果汁的店鋪,自從他們知道我平常喜歡制作酵素,都會把一天營業后廢棄的水果皮還有一些果仁收集起來拿給我。”葛建霞說,平常這些酵素拿來洗碗、拖地、擦玻璃等,清潔效果可沒比市場上的洗滌劑差。 談及為何有將廚余垃圾變酵素的想法,葛建霞坦言,上世紀70年代她曾在瑞安市一制藥廠工作,藥廠門口有一條河,在她記憶中,原先河水清澈,魚蝦成群。隨著附近一些生活、生產污水直排入河,到了上世紀80年代,水質受到嚴重影響,魚蝦不見蹤影,河水還散發出陣陣惡臭……這場景讓葛建霞非常震撼,也成為她日后助力環保的動力。 “我原本住在瑞安市區,鄰居們都喜歡拿廚余垃圾制作酵素。我平時就有對垃圾進行分類的習慣,聽到垃圾還能這樣利用,就覺得不妨一試。”讓葛建霞意外的是,2013年第一次嘗試酵素制作成功后,她便愛上了這項家庭環保措施。在她的推薦下,家人、朋友也嘗試制作,她也遇到了很多“同道中人”,如今在源口村,已經有三四個住戶加入到廚余垃圾變酵素的行列中來。 “這些酵素除了清潔功能外,還可以用作肥料養護土壤、減少蟲害。”葛建霞指著后院種植的蒲瓜、茄子等蔬菜說,用酵素替代了市場上的除蟲劑,最大限度降低對環境的傷害。
|
|
|
|
推薦圖片 |
 | 中信環境技術日照危廢項目成功點火運行 | 7月1日,中信環境技術日照市工業廢物資源利用處置中心項目成功點火運行。嵐山區委書記來風華、日照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費融、嵐山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秦玉新、中信環境投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