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全民行動科技先行 來看奧地利是怎樣垃圾分類的 |
(時間:2019-8-6 11:01:07) |
垃圾分類全民行動科技先行 近一段時間,我國多個城市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制度,引發輿論熱議。一向以環境宜居著稱的奧地利在奧地利和循環經濟領域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處于前列,而奧地利嚴格的垃圾分類制度和健全的環保服務體系也是促成其優美環境的重要推手。 嚴苛的垃圾分類要求 在奧地利,幾乎所有的街區和公共場所,例如火車站或飛機場,都嚴格執行分類要求。垃圾主要分為以下六大類,每一類有專門的垃圾箱:塑料,例如空飲料罐、塑料包裝等;廢紙,包括報紙、雜志、產品廣告宣傳單、書籍以及紙質包裝或紙板盒;玻璃制品,有白色玻璃、綠色玻璃和棕色玻璃之分,而且玻璃瓶在丟棄前要去除瓶蓋,因為瓶蓋屬于其他廢棄物;生物垃圾,僅回收有機的、可制成堆肥的垃圾,如剩飯菜、蔬果皮等廚余垃圾,也包括花園廢棄物;其他雜類垃圾,特指既不包含有害物質,又不包含可重復利用成分的垃圾,包括吸塵袋、橡膠廢料、衛生用品、皮革和人造皮革等;有害垃圾,例如廢舊電池和蓄電池。 收集到的垃圾均采用機械化、密閉式的專用車輛進行運輸。奧地利環衛系統可根據不同運載物的需要提供多款車型,運輸車輛密閉性很好,主體外觀格局為橙色,與工作人員著裝顏色相統一。奧地利的垃圾填埋場對技術要求很高,設有各種防泄漏的措施,保證這些填埋的垃圾能夠在填埋年限內不泄漏,從而保障地下水和土壤的潔凈。同時,他們還認為未來垃圾處理技術提高后,這些垃圾或許還可以成為可利用的資源。 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 奧地利早在1990年就公布了關于垃圾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并在日后逐步完善。現在奧地利已在垃圾處理上形成非常完善的處理、回收和利用體系和嚴格的標準,違反相關規定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與歐盟其他國家一樣,奧地利處理垃圾的原則首先是避免和減少垃圾;其次是分類回收;再次是資源再利用。無法回收的垃圾也要焚燒發電,最后剩下的爐渣將被做成固體以便掩埋和管理。 據統計,奧地利的垃圾回收率高達58%,這一數據在歐盟國家中排名第二。而另一項數據顯示,奧地利人中有85%的人認為垃圾分類是理所應當的事,垃圾分類的環保理念可謂深入人心。奧地利人普遍認為,垃圾分類回收并處理是對于環境保護最重要也是最容易的事,垃圾分類不僅在經濟方面有利可圖,在環保方面也是好處多多。如果分類回收的廢品能夠得到充分利用,不僅能夠節約生產成本和家庭開支,還能創造就業崗位。 與很多國家不同,在奧地利,年齡越大的人環保意識反而越強。據統計,奧地利30歲以下人口中,僅四分之一清楚知道什么樣的垃圾應投入哪個垃圾箱,而在30歲以上人口中,這一數字達到50%。為扭轉這種狀況,奧地利十分重視培養孩子們養成正確處理垃圾的觀念。 在下奧地利州,每年都會組織大批環保專家走進幼兒園和小學,講解垃圾處理的相關知識。去年,環保企業還聯手當地環保組織在克恩頓州開展了培養“垃圾處理小專家”活動,他們走進幼兒園和小學,講授怎樣避免產生更多垃圾和正確進行垃圾分類。根據活動負責人介紹,他們計劃在該州培養出21000名“小專家”。當這些“小專家”回到自己家中時,他們就是家里的垃圾處理專家和形象大使,甚至是父母的環保榜樣。 先進科技助力垃圾分類 除了全民參與的理念,奧地利在垃圾分類方面不惜下血本,并將各種現代科技運用其中。今年7月,奧地利小鎮哈德勒斯就斥資80萬歐元建造了一座高科技的垃圾回收處理中心,這個垃圾回收處理中心的獨特之處在于可以將人們丟棄的垃圾自動分類,確保每個垃圾都能被正確歸類,從而實現最大化回收利用的目標。有了這個回收中心,小鎮每年生產的30萬噸垃圾將由原來25%的利用率提高到50%。用鎮長韋伯的話說,他并不覺得投入資金太多,因為這首先是小鎮居民的共同決定,而且這是對于未來的投資。 無獨有偶,家在沙滕多夫鎮的軟件工程師舍夫貝格就開發了一個專門用于垃圾分類的語音助理系統,起初這個語音助理只用來提醒他進行垃圾分類的日期,后來他在此基礎上對系統的功能進行了拓展,增加了提醒人們如何正確進行垃圾分類的功能,可謂是人工智能用于環保領域的典范。舍夫貝格稱,目前這個軟件還處在測試階段,但他計劃在未來將這一系統在整個布爾根蘭州甚至奧地利都投入使用。為此他還獲得了布爾根蘭州政府頒發的特殊環保成就獎。 童話風格的垃圾焚燒發電廠 位于維也納市區的施比特勞垃圾焚燒廠始建于20世紀70年代初,后由奧地利著名建筑設計師百水先生重新設計,1992年完成重建。它的外形就像用積木堆砌而成的怪房子,廠房外墻面上的窗戶大小、形狀均不相同,鑲嵌在色彩斑斕的紅蘋果、藍剪刀等卡通圖案之中,墻面、窗臺上還有各式形態的草木,構成了一幅風格獨特、色彩絢麗而不乏童趣的藝術圖卷,從而變成維也納的一座標志性建筑,每年有許多人因此慕名來參觀學習。 這座童話風格的垃圾焚燒廠也是維也納的三座垃圾焚燒廠之一,擔負著維也納全市近三分之一的垃圾處理任務。每天維也納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運至這里,再經過分揀和篩選后,進行焚燒發電和向周圍6萬戶居民進行供熱,而發電量可供維也納19萬戶居民使用。而最讓維也納人放心的,是其先進的廢氣凈化處理技術,確保了整個工藝流程在環保和能效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垃圾在焚燒爐中經1150攝氏度高溫焚燒,并經多道工序,最后產生無污染的煙氣,有效消除了垃圾異味及焚燒過程中二噁英等污染物的排放,焚燒后的殘渣則大部分用于制造建筑材料,小部分則運到偏遠地區深度填埋。
|
|
|
|
推薦圖片 |
 | 中信環境技術日照危廢項目成功點火運行 | 7月1日,中信環境技術日照市工業廢物資源利用處置中心項目成功點火運行。嵐山區委書記來風華、日照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費融、嵐山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秦玉新、中信環境投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