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正案(草案送審稿)》正式在首都之窗網上公開征求意見,時間截止到11月13日。根據送審稿的規定,個人未將生活垃圾分別投放至相應收集容器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處200元罰款。 北京的垃圾分類終于要來了。細看之下,針對個人的處罰標準是200元,這和目前已經施行條例的城市差不多。如上海規定,個人的處罰標準是50元以上200元以下,杭州的是最高可罰200元;廣州的是200元以下。在具體分類方面,送審稿提出,應當設置廚余垃圾(餐廚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收集容器。

而此次,北京市民對于垃圾分類立法動態反應相對平靜,不少人表示“已有心理準備”“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這可能得益于2011年《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對垃圾分類已有一些規定,且分類的相關基礎設施已推行多年,分類理念已被認可和接受。另外,今年年初上海通過《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大力推行垃圾分類,也打好了“預防針”。 其實垃圾分類何必這么麻煩,有廚余垃圾處理器就可以輕松搞定廚余垃圾,遠離濕噠噠的濕垃圾。廚余垃圾處理器能夠解決廚房濕垃圾的問題,如剩菜剩飯、棒骨、海鮮殼等食物垃圾被廚余垃圾處理器粉碎后,磨成細小的顆粒順水流排出管道,夏天廚房再不會臭氣熏天,也不用每天蹲點去扔垃圾了。

廚房食物垃圾處理器是一種安裝在廚房洗滌槽下,并連接排水管的有機垃圾處理裝置。它的主要原理是將食物垃圾,如肉骨頭、魚骨、果核果皮、貝殼、蛋殼、菜葉、菜梗、茶葉渣、咖啡渣、剩菜、剩飯、面包屑等丟進垃圾處理機內,在自來水的沖洗下,在幾十秒內迅速粉碎成細小的顆粒并成漿狀液體,然后隨流水進入下水道一起排人污水系統,從而營造健康、清潔、美觀的廚房環境。

復旦申花垃圾處理器由復旦大學和申花集團重點投資研制,根據中國人飲食文化習慣,對研磨系統離心力、研磨盤的工藝、研磨腔結構進行針對性的研發,能處理絕大多數食物垃圾,如小骨頭、雞骨頭、魚頭、魚骨、蛋殼、玉米棒芯、果皮果核、菜葉菜梗、咖啡渣、堅果殼、茶梗、殘羹剩飯等,適合中國飲食結構的廚余垃圾處理器。

安全問題一直是很多人顧慮的原因,畢竟連豬大骨也能輕松粉碎的處理器,也能粉碎我們的手……但垃圾處理器這個機器在國外經過了近百年的驗證的改進,將令人害怕的粉碎刀盤改成了無刀片設計。

廚余垃圾處理器使用起來很方便,僅需三步。第一,打開水龍頭按下無線開關;第二,把食物垃圾倒進垃圾處理器;第三,研磨完畢關閉水龍頭和開關。食物殘渣會被瞬間研磨粉碎,隨水流入排污管,不會堵塞水管,而且免打孔的設計,哪里都能安裝。 如此實用的智能家電,有人以為它會很費電耗能,其實復旦申花廚房垃圾處理器十分經濟節能,普通家庭使用平均每月耗電一度,正常情況下,復旦申花廚房垃圾處理器的使用壽命還長達十多年之久,十分耐用。廚余垃圾處理器的到來,不用擔心廚房垃圾發臭,也不用每天拎著廚房垃圾去扔啦,這樣把垃圾處理了,方便又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