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政策推動下,我國垃圾處理行業規模正迅速擴大,超過5000家企業正在這一領域深耕,龍頭企業開始加速布局。 與此同時,環保“強監管”并沒有放松。第一財經記者今天(13日)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自動監測數據”將率先在這一領域的環境執法中應用,未來有可能擴大到其他行業。明年1月1日起,401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5項焚燒排放數據將全部向社會公開。 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元 12日,第一財經記者以“垃圾處理”為關鍵詞,在啟信寶上查詢的結果顯示,目前全國范圍內從事生活垃圾處理、垃圾分類、垃圾處理設備制造、城市垃圾清運、垃圾處理工程施工與服務、垃圾資源化處理新技術研發與咨詢的企業數量已達到“5000+”。 查詢結果顯示,這些企業大部分是1-5年內成立的。其中,上市公司有18家,新三板企業58家,屬高新企業的有893家。大批企業聚集在北京、上海、廣東等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的企業數量也正在迅速增加。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僅今年10月,全國垃圾處理中標項目就有126項,總投資金額達到131.64億元。 從投資金額來看,河北、山東、河南、江蘇4省垃圾處理的投資額較高,均在10億元以上,其中,河北投資金額超過60億元。4省垃圾處理項目投資總額占當月全國垃圾處理市場總投資金額的77.5%;從項目數量來看,浙江、河南、四川、河北、江蘇5省啟動項目數量較多,均超過8項,5省項目總數占當月全國垃圾處理市場總項目數量的40.5%。
 國內一家生活垃圾焚燒廠的總控車間。攝影/章軻
 2018年中國垃圾發電項目數排名前十位的省市。資料來源:華經情報網
數據顯示,2019年10月中標的126項垃圾處理項目,分別由122家單位承接(其中7個項目承接單位為聯合體,聯合體中的成員單位均列入統計)。 根據承接項目單位工商登記所在地統計,122家環保公司分布在28個地區,以河南、四川、浙江、廣東的單位數量較多。新建項目中采用PPP模式的項目有9個。中標最高單價為115元/噸,最低中標單價為47.8元/噸,平均中標單價為68.8元/噸,處于合理水平。 同期,垃圾填埋相關項目共計62個,總金額近4.2億元。新建項目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地區,而華東、華中、華南地區垃圾填埋項目較少。 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數據也顯示,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能力近年來保持了較快增長。預計到2020年,產能將達到59.1萬噸/日。 有專家曾預計,2019年至2020年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將迎來投產“旺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元。 目前我國大中城市年均產生生活垃圾達1.61億噸,許多城市面臨著“垃圾圍城”的困境,建設垃圾處理項目迫在眉睫。如果用填埋的辦法來處理這些垃圾,形象的比喻,一年大概要占用50多個西湖。這不僅浪費了大量的土地資源,而且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逐步實現排放信息全公開 多年來,生活垃圾一直困擾著城市管理者,并影響市民生活。破解“垃圾圍城”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而垃圾焚燒發電具有占地小、減量效果明顯、余熱資源可利用等特點,是解決垃圾圍城的重要手段,已逐步取代傳統衛生填埋成為主流。 但同時,少數垃圾焚燒廠建設年代較早,設備相對陳舊,未能穩定達標排放,群眾反映較為強烈。 11月21日,生態環境部公布的將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應用管理規定》(下稱《管理規定》)提出,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以利用自動監控系統收集環境違法行為證據。自動監測數據可以作為判定垃圾焚燒廠是否存在環境違法行為的證據。而在以往,對排污單位超標排放行為的結果認定,主要還是以人工監測為主。 “垃圾焚燒關系到發展,關系到民生,更是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必須準確把握當前行業監管的新要求。”13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在參加垃圾焚燒發電集團企業負責人座談會時表示,《管理規定》的出臺意味著國家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將進行更為嚴格、更為科學、更為有效的監管,通過政府監管與社會監管并重的方式,以及信息公開,對垃圾焚燒發電企業進行優勝劣汰。
 13日上午,在杭州舉行的垃圾焚燒發電集團企業負責人座談會現場。攝影/章軻
 2016-2020年中國垃圾發電行業市場規模及預測。資料來源:華經情報網
今年7月,生態環境部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7398號建議的答復”中曾表示,“截至目前,全國全部353家在運行的垃圾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均已接入監管平臺,為公開垃圾發電廠的排污信息奠定了基礎”“擬向社會公開垃圾發電廠的5項大氣常規污染物排放信息”“將陸續推動垃圾發電廠廢水監測、監督性監測等數據公開工作,逐步實現垃圾發電廠污染物排放信息的全面公開”。 第一財經記者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已督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通過生態環境部搭建的統一平臺,自2020年1月1日起,主動公開其煙氣排放5項常規污染物和爐膛溫度的自動監測數據,接受社會監督。 據生態環境部執法局有關人士透露,根據最新數據,目前全國正在運行的垃圾焚燒廠有401家,在線數據顯示,這些企業排放達標率有明顯提升,達到99.7%。 12日,嘉興市副市長洪湖鵬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強對垃圾焚燒企業的監管,不僅有利于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監管責任,有利于公眾監督,還有利于環保產業的轉型升級,“倒逼那些沒有資金、技術、管理能力的企業退出。” “公開是贏得信任的重要方式。”在13日舉行的“我是環境守法者”首批承諾發布活動上,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自動監測數據”用于環境執法,之所以選擇垃圾焚燒行業來做,是因為這個行業是最敏感的。如果有了政府嚴格監管、企業自證清白、公眾參與監督的機制,社會信任就能構建起來。 “這項探索如果在垃圾焚燒行業成功了,我個人認為,今后還可能推廣到電力、化工等行業。”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說。 生態環境部華南研究所研究員海景介紹,目前,我國垃圾焚燒技術裝備在國際上是領先的。“不僅是出口設備,而且可以完全由中國人在國外建廠、運營,再交付外方。”“加大對垃圾焚燒企業監管,就是讓其在技術設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同時,管理能力也要達到先進水平。” 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環保聯盟介紹,從整體上看,目前我國垃圾焚燒行業龍頭企業在項目經驗、技術、模式以及品牌等方面優勢明顯,垃圾焚燒行業第一梯隊市場占率已達到80%,未來“強者恒強”的市場格局已較為明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