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福建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生態云平臺應用典型案例第四輪評選會議。南平市生態環境局選送的“關于危險廢物監管全過程信息化智能管理工作典型案例”在本輪評選中以88.60分獲三等獎(第4名)。

南平市在應用福建省生態云平臺內的固體廢物環境監管平臺基礎上,結合南平市企業實際,為完善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監管體系,提升危廢規范化、精細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南平市生態環境大數據——“金山銀山”平臺的子模塊,對危險廢物產生企業、經營企業實現全過程、信息化監管。

全市產廢企業和經營企業共計163家(其中產廢企業153家,經營企業10家),截止目前已完成32家企業危險廢物監管全過程信息化智能管理的工作(其中包含29家產廢企業和3家危廢經營企業),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已在全市范圍內進行推廣,努力實現在日常業務工作中靈活應用。

危廢智能化管理過程 案例演示以“瀚藍(南平)固廢處理有限公司”為例,介紹危廢監管全過程應用情況。 企業產生的每一包飛灰經檢測達標后才轉移至配套的填埋場(武夷正能量環保有限公司),運輸危廢車輛達到填埋場時需要通過智能地磅車牌自動識別,關聯電子聯單內車輛信息,完成稱重后再進入填埋場,進行安全填埋操作。 危廢從產生、貯存、轉移、處置全過程包括轉運過程中車輛的實時GPS數據都已接入到平臺,并且每個環節在監管平臺中都有記錄,且不可篡改,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可溯性。 02亮點和特色“金山銀山”平臺的子模塊已具備三個亮點和特色:一、標注“身份ID”,實現全過程可溯源化監管;二、減少人為“誤差”,實現智能化精準管理;三、實時動態跟蹤,實現全程可視化監管。通過平臺已初步實現危險廢物從產生源頭到處置末端可溯源的全過程數據動態統計分析,實現固體廢物的標簽化、可溯源化、可視化管理,形成以三維模型、在線監測多維度式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著力打造一個可復制、可推廣、可應用的“南平樣板”。03前景展望接下來,南平市生態環境局將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全市危廢管理一張網,建立全市危廢“超級賬本”,實時記錄每筆危廢流轉,無論企業臺賬,轉移聯單,還是跨省審批等等,都能像銀行交易一樣被實時記錄和自動核實,形成市、縣企業共記一本帳的新格局。同時將持續深化開展產廢企業和經營企業規范化管理工作,完善自動提示和預警機制,健全對風險問題快速響應或啟動應急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