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2019深圳生態大數據出爐 2020年固體廢物全實現無害化處 |
(時間:2020-1-15 10:14:33) |
1月10日,深圳市生態局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召開。回望2019年,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成立,組建11個派出管理局,改革5個直屬單位。 在全新的機構下,深圳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何亮點?記者整理出2019年治水、空氣、土壤、“無廢城市”、生態保護與修復、督察整改這6大生態環境領域的大數據。 治水:取得突破性進展 159個黑臭水體和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黑臭。 五大河流全面達標,310條河流水質全面提升。 茅洲河11月起歷史性達到地表水Ⅴ類,達到1992年以來最好水平。 至2019年累計建成污水管網6274公里,完成小區正本清源改造13793個,提升污水處理能力至624萬噸/日,補齊近四十年歷史欠賬。 排放:綠色發展新格局 提前淘汰老舊車8萬輛,率先實施輕型車國六排放標準。 完成全部17臺燃氣電廠機組脫硝和低氮燃燒器改造,排放水平世界最優。 開展10輪次揚塵治理專項督查,減少建筑項目裸露土地近14平方公里。 靠港船舶全面推廣使用0.5%低硫燃油,遠洋船舶岸電使用率達到6.1%,創歷史新高。 寶安首家汽修行業噴涂“共享車間”投入運營。 “無廢城市”:開局良好 深圳成功入選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 生活垃圾基本實現全量焚燒和趨零填埋,建筑廢棄物本地利用處置率提升到22%。 新增危險廢物收運處置能力7萬噸每年,總能力達到76萬噸每年。 檢查企業15635家,整改問題隱患3943個。 土壤:污染管控日趨規范 完成全部68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土壤自行監測。 削減重金屬排放728千克,削減比例18.26%,超額完成7%的目標。 生態保護與修復:成績顯著 修復邊坡等裸土地39平方公里,全市裸土總面積較2013年減少近五成。 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5個問題點全部完成整改。 督察整改:扎實推進 推動完成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全部29個地塊拆違復綠。 落實12項國家海洋督察反饋意見整改任務,有效促進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改善。 2019年,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還堅持銳意創新,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下硬功夫。 服務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定 發放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專項資金3675萬元,帶動社會投資7917萬元。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22項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舉措。 推出6項不見面審批、9項即辦審批、4項容缺辦理等服務,群眾辦事時間壓縮75%。 最嚴密法治落地落實 深入開展“利劍三號”專項執法行動,立案查處違法行為2337宗,處罰1.64億元。 全面完成1.47萬家“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關停取締5956家,全面促進企業發展轉型和達標排放。 生態文明體質改革兩點紛呈 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與信隆公司簽訂全省首單近1400萬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入選全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典型案例。 推進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投保企業628家,保額約5.68億,均居全國前列。 到2020年,深圳市生態環境方面要達到的目標是: 茅洲河、深圳河等主要河流水質年均值穩定達到地表水Ⅴ類,159個黑臭水體和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穩定消除黑臭,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100%達標。 PM2.5年平均值穩定達到25微克/立方米以內。 固體廢物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置。 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實效,綠色發展和綠色生活方式進一步推廣,有效融入全球生態環境治理。
|
|
|
|
推薦圖片 |
 | 全國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工作會議在京召 | 12月22日至24日,全國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