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全國固廢進口總量再減47.3% 今年底將基本實現零進口 |
(時間:2020-6-3 14:49:40) |
2020年是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的收官之年。 6月2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20年4月30日,全國固體廢物進口總量為249萬噸,同比減少47.3%。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和地區堅定不移抓好禁止洋垃圾進口這一生態文明建設標志性舉措,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扎實推進各項改革任務,確保到2020年年底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圓滿完成改革的各項目標任務。 據此前記者的了解,2019年,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在2017、2018年連續兩年禁止洋垃圾入境取得明顯成效基礎上,全國固體廢物進口總量為1347.8萬噸,同比減少40.4%。 多位行業專家認為,洋垃圾止步國門,可倒逼國內長期依賴進口固廢的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更多考慮如何實現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同時亦可減輕環境負荷和社會消化成本。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宋國君對記者表示,中國禁止洋垃圾入境,意味著固廢出口國要付出更高的環保成本和回收利用成本,對中國環境改善大有裨益。 據劉友賓介紹,生態環境部會同部際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制定了2020年工作計劃,大幅削減固體廢物進口量,保持打擊洋垃圾走私高壓態勢。新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大幅提高固體廢物違法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等行為的罰款額度。 2020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修訂通過,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其中規定,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工業固體廢物,或者未采取相應防范措施,造成工業固體廢物揚散、流失、滲漏或者其他環境污染的,處所需處置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所需處置費用不足十萬元的,按十萬元計算。 此外,在生態保護紅線區域、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域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建設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集中貯存、利用、處置的設施、場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場的,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反固體廢物管理其他要求,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均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早在2017年4月18日,中央深改組會議就審議通過了《關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國務院辦公廳于同年7月正式印發。此后,相關主管部門也多次發文要求嚴禁洋垃圾入境,打擊洋垃圾走私。 以廢紙行業為例,華頓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黃展認為,中國紙業對洋廢紙一度如此依賴,或就因為把太多的精力耗在為繼續進口洋廢紙尋找理由,為眼前的蠅頭小利尋找借口,甚至想出為洋垃圾改名,以規避禁廢政策。 “中國實施禁廢政策、大幅削減洋廢紙進口的實踐,已無可辯駁地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完全能夠也必須持之以恒。當每一個中國紙業人都把自己的才華與能力傾注于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中時,洋廢紙就將成為實至名歸的 ‘廢物’。”黃展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程會強對記者表示,中國可通過倒逼機制促使廢紙回收率、回收質量進一步提升,逐步優化廢紙價格。如河北某地原有200多家小造紙廠,通過環境標準的提高實現倒逼,最終剩下9家合規企業,仍能滿足市場需求,對環境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