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河南洛陽市洛龍區首個廚余垃圾分類處理中心投用 |
(時間:2020-6-5 8:55:12) |
近日,洛龍區首個廚余垃圾分類處理中心投用,居民家產生的廚余垃圾經收集、運輸、處理后變廢為寶,成為生物肥料,送給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居民種花養草。該處理中心每天最多能“吃”6噸廚余垃圾,滿足4萬戶居民的廚余垃圾處理需求。 廚余垃圾箱進小區 專人督導、宣傳、分揀 近日,在洛龍區銀潤中央廣場小區,居民任女士拎著一袋垃圾下樓,沒走幾步就來到一組分類垃圾箱前。她把垃圾袋靠近箱體上的“刷袋區”輕輕一掃,寫著“廚余垃圾”的垃圾箱箱蓋便自動打開。 “袋子里裝的是剩飯菜和青菜葉子,出門前我專門把吸油紙和食品袋挑出來另放。”任女士說,小區里的分類垃圾箱很智能,會自動識別垃圾袋顏色,拿綠色垃圾袋來說,里面裝的是廚余垃圾,只要把袋子放在“刷袋區”掃一下,對應的廚余垃圾箱箱蓋就會自動打開,把垃圾投進去后,箱蓋會自動關閉。 “銀潤中央廣場小區投放了10余組分類垃圾箱,用來收集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瘪v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李治花說,目前該小區處于垃圾分類推廣階段,10多名專職督導員每天在小區宣傳、指導居民正確使用分類垃圾箱,并對廚余垃圾進行初次分揀。 當天上午10時,在帝都國際城小區,駐小區垃圾分類督導員白學桃已將小區居民投放的廚余垃圾分揀好,等同事來運走!斑@幾個箱里是分揀好的廚余垃圾!卑讓W桃說。其打開一個垃圾箱箱蓋,里面全是剩菜飯和果蔬皮,“塑料袋、奶盒這些屬于其他垃圾,要揀出來放到專門的垃圾箱里,運到垃圾焚燒廠”。 說話間,一輛綠色電瓶車開進帝都國際城小區,司機李靈軍要把這些廚余垃圾運到金城寨街最南端,那里有洛龍區首個投用的廚余垃圾分類處理中心。 廚余垃圾“吃進肚” 生物肥料“吐出來” 記者隨李靈軍來到這個廚余垃圾分類處理中心,一套大型廚余垃圾處理設備正在運轉。運回來的廚余垃圾通過提桶裝置,被輸送到分揀帶上進行二次分揀,工人們要把塑料袋等其他垃圾挑出來。 廚余垃圾“體檢”合格后,被破碎、壓榨,然后坐上“旋轉電梯”,進入密閉降解倉進行微生物生化處理。 “降解倉是整套處理設備的核心和‘腸胃’,廚余垃圾轉化的秘密就藏在里面!痹撝行倪\營方浙江聯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宋巍說,降解倉里有一個叫木糠菌的微生物菌種,它在60℃至80℃的高溫環境下能迅速、大量繁殖,只需15個小時左右,就能把廚余垃圾轉化成富含氮磷等營養元素的腐殖質,也就是生物肥料,轉化比可達85%,“吃進去”1噸廚余垃圾,能“吐出來”150公斤生物肥料。 記者看到,降解倉頂部有一根白色管道直通旁邊一臺叫光解凈化處理器的設備。宋巍說,廚余垃圾在降解過程中會產生刺鼻的氣體,這些氣體經過管道進入光解凈化處理器進行除臭滅菌,最終分解成低分子化合物、水和二氧化碳。 日最多處理6噸廚余垃圾 “吐出”肥料送給居民種花養草 廚余垃圾搖身變成的生物肥料長啥樣?記者看到,它類似營養土,質地細碎松軟,捧在手里輕飄飄的,聞起來不僅不刺鼻,反而有種類似魚餌的淡淡香味兒。 “這些生物肥料可以做成營養土,但是肥力太大,得按比例跟普通土壤混合后使用才行,直接用會把花草、蔬菜‘燒死’。”宋巍說,目前這套廚余垃圾處理設備每天最多可處理6噸廚余垃圾,產出900公斤生物肥料,滿足4萬戶居民的廚余垃圾處理需求。這些肥料可用于綠化施肥,不過現在產量較小,主要送給垃圾分類試點小區的居民們,平時種花養草都可以用,他們希望借此調動大家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這是洛龍區第一個廚余垃圾分類處理中心,還有3個正在籌建!甭妪垍^市容環境衛生中心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洛龍區已有125個小區實現垃圾分類管理,今年年底前,垃圾分類工作將覆蓋轄區12.6萬戶居民,通過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分類處理,實現垃圾總量減少40%。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