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廈門調整生活垃圾分類細則 低值可回收物須投進藍色垃圾桶 |
(時間:2020-7-23 16:50:29) |
近日,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文簡稱:廈門市垃分辦)印發了《廈門市生活垃圾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指導目錄》(下文簡稱:《指導目錄》),明確了五大品類的低值可回收物。預計從8月起,廈門市垃分辦將對低值可回收物投放情況進行暗訪考評。 據悉,低值可回收物指的是可以回收但加工價值低的物品,根據廈門市垃分辦印發的《指導目錄》,低值可回收物共分為五大類,分別是廢玻璃、陶瓷類、廢塑料、廢紙、廢紡織衣物等。此前,廈門市民將一次性塑料餐盒、塑料袋等作為“其他垃圾”扔進橘黃色的垃圾桶內,今后這些生活垃圾被劃入了“低值可回收物”范圍,須投放到藍色的可回收物桶內。 據介紹,一次性餐盒、塑料袋、玻璃瓶等,由于加工價值低,企業缺乏動力去回收。這也導致大量的低值可回收物被當成“其他垃圾”處理掉,加重了垃圾處理的負擔。尤其是玻璃、陶瓷類低值可回收物,燒一噸玻璃和陶瓷垃圾的成本要100多元,由于玻璃和陶瓷無法燃燒,經高溫熔化只會重新凝結成體積較小的塊狀爐渣,對比之前重量并沒有減少,并且塊狀爐渣的處理也很不方便。 近年來,廈門市積極探索低值可回收物的處理路徑,該市明確低值可回收物由各區政府部門委托相關企業負責收運,統一運輸至再生資源企業進行處理。廈門市垃分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低值可回收物收運處理工作順利推進的話,“其他垃圾”將減量20%至30%,此舉將大大緩解垃圾末端的處理壓力,進一步提升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水平。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