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實施,生活垃圾這樣分類 ——《河北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看點解析

垃圾分類時間表 ●2020年 石家莊、邯鄲兩個試點城市和張家口市崇禮區基本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各市實現公共機構垃圾分類全覆蓋,至少有1個街道辦事處轄區建成垃圾分類示范片區。 ●到2022年 石家莊、邯鄲市垃圾分類全程分類體系和處理系統趨于完善;其他設區市至少有1個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其他各區至少有1個街道辦事處轄區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雄安新區啟動區、定州和辛集市建成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到2025年 各市、雄安新區、廊坊市北三縣、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類和處理系統。(圖表內容由省住建廳提供) 閱讀提示 生活垃圾分類真的來了。 7月30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高票通過《河北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以地方立法推行生活垃圾全流程分類制度,規范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全鏈條各環節,明確責任主體和懲處措施等。 2021年1月1日起,生活垃圾分類將正式納入河北省法治軌道。怎么分?誰來管?如何實現“閉環”?這項關乎千家萬戶的“大動作”牽動了廣大公眾的心。近日,記者采訪有關專家,對條例關鍵點進行了解讀。 關鍵詞 分類標準 明確“四分法” 分類標準一直是各方關注的焦點。條例明確為“四分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四類。 “目前的方案是按照住建部2019年11月發布的《生活垃圾分類標志》國家標準。”省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城建處處長巨利軍介紹,這是權衡各方意見作出的選擇。立法過程中的調研也顯示,多數公眾認可這一分法。 記者注意到,條例對種類的列舉采取化繁就簡原則,避免產生概念混淆。比如,廚余垃圾是指易腐的、含有機質的生活廢棄物,包括居民家庭產生的廚余垃圾,機關、企事業單位集體食堂和餐飲經營企業產生的餐廚垃圾,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等產生的其他廚余垃圾等。 再比如,可回收物是指適宜回收、可循環利用的生活廢棄物。有害垃圾是指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生活廢棄物。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廢棄物。 遇突發情況進行特殊分類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規范處置廢棄口罩成為各地普遍遇到的難題。 為堵塞制度漏洞,條例專門對特殊時期的生活垃圾分類作出規定。根據條例,在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情況下,生活垃圾需要進行特殊分類、消毒處理的,由生活垃圾管理部門會同衛生健康等有關部門根據需要制定相關規定并指導實施。“這將為未來進一步完善分類工作預留空間。”巨利軍認為。 不按標準分可拒收 “如果垃圾分類投放后又被混裝混運,那源頭分類再到位有什么用呢?”調研中,很多公眾有疑慮。 “這種情況將被嚴格禁止。”省人大常委會法規一處處長劉漢春表示,除單位和個人要源頭分類外,條例明確收集、運輸和處理全程分類:收運企業必須配備專用車輛,不得混裝混運;處置企業要安裝監測設備,不得混合處理。 與之匹配的,是“不分類、不收運,不分類、不處理”的監督機制,如果不按標準分垃圾,收運單位可以拒絕接收。混裝混運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通過‘閉環’監督機制,將有力保障全程分類效果的實現。”劉漢春解釋。 記者觀察 推進垃圾分類,如何再發力 河北省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約5萬噸,近六成采用填埋形式處理,這給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很大壓力。破解“垃圾圍城”,亟須推進垃圾分類。 明年1月1日起,《河北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將正式實施。立法之后如何有力有效推進,成為擺在各級各部門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題。 知識普及當先行一步 “打包飯菜的飯盒,是廚余垃圾還是有害垃圾?”“吃羊肉串,簽子屬于哪種垃圾?”……自打條例通過,“垃圾怎么分”成為街頭巷尾的熱點話題。 “垃圾分類,首先要知道怎么分。”省住建廳城市管理處處長朱衛榮在調研中發現,雖然河北省出臺的分類標準相對簡單,但畢竟是新生事物,一知半解的人不在少數,知識普及當先行一步。 “垃圾分類是環保必需,更是生活方式、社會治理和城市精細化管理方式的一場變革。”朱衛榮認為,要培養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學校教育環節必不可少。 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規一處處長劉漢春看來,除了教育的潛移默化,還需要深入人心的宣傳。“比如,開發垃圾分類小程序、小游戲,邀請市民參觀垃圾分類后端環節等。” 然而,新生活習慣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日本和德國兩國從開始倡導到規范化運作經歷了至少20年,推廣垃圾分類毫無捷徑可走。”朱衛榮表示,“就像乘車系安全帶,經過多年宣傳推廣,已經從‘多此一舉’到‘不可或缺’。” 共治共管是重要抓手 垃圾分類看似舉手之勞,卻是系統工程,涉及政府、企業、社區、居民等多方主體,包括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等多個環節。“如何最大限度調動各方協力推進,考驗著城市治理者的智慧。”省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城建處處長巨利軍表示。 “當務之急是解決目前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環節設施不足問題。”朱衛榮認為,當垃圾處理末端不具備相應處理能力時,混裝混運現象必然會發生,而在分類鏈條中任意一環做不到位,整個垃圾分類推進就會功虧一簣。 目前,河北省正在加速補齊處理設施短板。今年,全省集中建設42座生活垃圾焚燒廠和一批餐廚垃圾處理廠,建成后河北省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將主要以無害化焚燒為主,年底將實現每個設區市一座以上餐廚垃圾處理設施。 “共治共管是重要抓手。”劉漢春建議,借鑒北京、上海等地經驗,從黨員示范、上門宣傳、定點值守到建立“紅黑榜”,通過發揮鄰里幫帶、志愿者服務等作用,有效緩解執法者鞭長莫及困境。 “民意表達通暢,各方利益得到最大化滿足,政策推行起來才能順暢高效。”朱衛榮舉了一個例子,比如有的小區規定500戶設一個垃圾投放點,可有些居民不同意,他們從家里走到投放點要15分鐘。怎樣布局才科學合理?讓居民們坐在一起協商,商量出一個讓大家都滿意的位置,難點痛點就會迎刃而解。 執法必嚴是長治之基 在巨利軍看來,此前多地探索垃圾分類效果不理想,最大困難在于“只有軟約束,沒有強制力”。“此次立法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垃圾分類有了強有力的法規支撐。”他說。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垃圾分類推行不錯的國家,一個重要經驗就是從嚴執法。”朱衛榮介紹,比如新加坡政府成立巡視隊進行不定期巡查,亂扔垃圾必受嚴懲。 “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工程,這必然是一場持久戰,而立法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劉漢春表示,這場持久戰還需要執法的及時跟進,省人大常委會將適時啟動執法檢查,切實推動條例落地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