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生活垃圾:前端分類與后端利用結合起來 |
(時間:2020-9-23 13:50:08) |
從當前來看,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無論是公眾意識還是硬件設施都有欠缺,需要加緊補課。 在濟南市章丘區,綠色動力再生資源公司展廳里記錄著這樣一組數據:生活垃圾處理全過程包括收藏、運輸、轉運、填埋或焚燒,成本高昂。據測算,處理每噸垃圾的社會成本高達2253元。 根據有關統計結果,生活垃圾分類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中,80%以上的城市采取“四分法”: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和有害垃圾。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可分為分類投放以及收集、轉運、安全處置兩個大的環節,分得開靠居民動手,是基礎性工作;有序收集、轉運和安全處置有賴于公共服務體系和配套企業的建設,是根本目標。 在大部分城市小區里,這樣“四分法”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隨處可見,關鍵還在于居民分類習慣的養成,這是一場“持久戰”。 客觀上來說,一些城市還存在分類運輸設施配備不足,垃圾“先分后混”的問題。這從側面說明:分類只是系統性工程的前端環節,外運不及時、處理能力不足等其他環節的問題,也將制約著垃圾分類的效果。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要求具備條件的地級以上城市在2023年基本建成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正是為了在垃圾處理全鏈條上有機銜接、補齊短板。 記者從“四分法”角度進行了梳理—— 其他垃圾:焚燒發電逐漸取代傳統填埋 公司一天焚燒1200多噸生活垃圾,一年上網電量達到1.4億度。垃圾處理過程中產生20%的滲濾液,經污水處理站達到中水回用標準;25%左右的爐渣經過多道工序后用來制磚。還有3%左右的飛灰,處理后運送到填埋廠進行無害化處理。 目前,濟南已經呈現出光大國際、綠色動力、啟迪桑德主導焚燒發電市場的三足鼎立之勢,多處垃圾填埋場也將逐步關停。 可回收物:“再生資源網”與“環衛網”融合 這是泰安市高宏再生資源公司運送可回收垃圾的車輛,針對全市100多處垃圾收集站點,采取每斤補貼保潔員0.2元-0.3元的辦法,公司平均每天回收9車廢舊物品。 住建部專家認為,泰安市建立的大規模、成體系的可回收物資源化利用體系,在全國46個試點城市中,只有2-3個城市可以做到,建立的“專業+職業”的回收渠道,“區中轉+資源中心集中收集”的轉運形式,推進了再生資源回收及垃圾分類回收“兩網融合”工作。 廚余垃圾:期待探索出更多處理方式方法 此外,濟南市除了傳統的厭氧發酵處理模式外,還建設了28個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備,還在某小區200戶居民嘗試安裝“大胃王”設施,在家里對廚余垃圾進行粉碎化處理。 有害垃圾、建筑垃圾:已經建立完備的收運處理體系 垃圾分類工作從試點走到今天,歷時近 20 年,建筑垃圾、有害垃圾得到較好的處理。 今年上半年,泰安市城區收運1噸有害垃圾,委托有資質的專業危廢處置廠進行處理,全程接受環保部門監管。
|
|
|
|
推薦圖片 |
 | “中國地下污水處理廠技術聯盟”在廣州正式 | 9月22日,全國“地下污水處理廠技術聯盟”廣州正式成立,標志著地下污水處理廠這一新生事物將逐步建立行業標準,通過共享行業數據,共克行業難題,共建行業標準,共樹行業形象,為新型生態化基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