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義縣餐廚垃圾綜合處理廠正式啟動試運行,日收運餐廚、廚余垃圾達50噸,開啟了武義餐廚垃圾統一收運和資源化利用的新模式,也進一步提升了武義生活垃圾的終端處置能力。
 “熟溪大媽”身穿紅馬甲,手持喇叭,走巷入戶宣傳垃圾分類
這是武義垃圾分類工作加速推進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浙江省武義縣全面推行“兩定四分”垃圾分類模式,努力形成全民垃圾分類自覺,建立健全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和分類處置體系,在全市率先基本實現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打造垃圾分類“武義樣板”取得階段性成效。 合力推進 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 武義縣把城鄉垃圾分類處置作為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舉措,一直常抓不懈。在率先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鎮集中、縣處理”的農村垃圾收集處置模式,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的基礎上,去年,該縣開啟城鎮垃圾“兩定四分”模式試點,即讓居民按照“四分”將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四類,定時、定點精準投放,促進終端資源利用。 在去年試點的基礎上,今年6月30日起,武義縣城建成區撤除小區、街面原有垃圾桶,并入新設定的“兩定四分”垃圾投放站點(含臨時、流動站點)。所有單位和個人都須按“兩定四分”要求,在早上6:30—9:00、晚上5:30—8:00,到確定好的小區(區域)投放站點精準分類投放生活垃圾。 為確保垃圾投放“兩定四分”順利推行,武義縣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宣傳小喇叭、宣傳車持續流動在各個點、小區、巷道等地巡回講解宣傳,黨員和志愿者走巷入戶宣傳垃圾分類,《武義縣城鄉垃圾分類操作手冊》發放10余萬份。走在武義街頭,“垃圾分分類,大家都不累”“參與垃圾分類,創造美好生活”等有關生活垃圾“兩定四分”的宣傳橫幅、標語隨處可見。 垃圾分類工作要從,為了讓垃圾分類深入人心,武義縣注重培養市民的源頭分類意識, 每月一次將垃圾分類列入黨政機關周一夜學內容,到學校、開發區、教育局、城區各街道等地舉辦多場垃圾分類和垃圾處理知識培訓,尤其注重對幼兒和學生進行垃圾分類的源頭教育,把中小學生動員起來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同時,積極借力團委、婦聯和志愿團體等組織的助推作用,形成工作合力。 “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參與垃圾分類,對保護環境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實施“兩定四分”得到了眾多居民的大力支持,不少居民熱情地參與到實踐分類的行動中來。壺山一品小區業主顏廣旭是位退休教師,他積極投身于小區的垃圾分類,每天早晚都會在投放點進行勸導。在他和眾多垃圾分類志愿者的努力下,現在該小區的垃圾分類已經成為常態,幾乎沒有居民不會垃圾分類。 武義縣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從以前基本不分類到現在家家戶戶都在進行垃圾分類,大多數武義居民垃圾分類的投放準確率有了明顯提高,“可以說,現在從小孩到老人,都知道垃圾要先分好類才能投放到垃圾站點。” 完善體系 “武義樣板”從目標走向現實 解決了前端“怎么分”的問題,中端投運和末端處理則是更為關鍵的問題。 “兩定四分”投放站點建設開啟后,各鎮、街道排除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通過攻堅克難,累計建成垃圾投放站點387個,為“兩定四分”模式的順利推行打下堅實基礎。 武義縣垃圾分類辦綜合組組長彭振武介紹,今年縣財政專門安排1.5億資金用于全縣環境衛生和垃圾分類工作,其中分類投放設施建設及運行維護工作投入2700余萬元,有力保障了重點任務“撤桶并點”工作開展。 截止10月14日,武義縣生活垃圾分類“兩定四分”模式基本實現了城區、鎮區全覆蓋,走在金華市前列,提前近兩個月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零填埋的工作目標。 “武義的垃圾分類,城鎮實行‘兩定四分模式’,鄉村提升‘二次四分法’,實現了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開處置”,彭振武介紹,目前,武義農村生活垃圾按照“二次四分法”提升,農戶按照“會爛”和“不會爛”先把垃圾進行一次分類——“會爛”的放到綠色垃圾桶,“不會爛”的放到灰色垃圾桶;村分揀員(保潔員)在農戶分類基礎上進行二次分類,將“不會爛”垃圾再分為“好賣”和“不好賣”兩類,并對農戶分類及時糾錯反饋。會爛垃圾就地堆肥,好賣垃圾由可再生資源公司兜底回收,不好賣垃圾經鄉鎮垃圾轉運站壓縮后,轉運進入城市垃圾填埋場、焚燒廠處理,對有毒有害垃圾進行特殊處理。 武義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運能力和回收利用能力也在增強。目前,武義縣累計建成農村有機垃圾機器處理站3座,太陽能垃圾堆肥房403座,日處理易腐垃圾能力100噸。今年新建的溪鎮垃圾轉運站負責桃溪鎮和坦洪鄉的垃圾轉運,從事垃圾清運工作多年的劉師傅介紹,轉運站目前每天處理8噸左右的生活垃圾,較此前減少了三分之一,工作環境也好多了,基本聞不到異味,“以前垃圾轉運站很臭,現在干干凈凈、清清爽爽的,我們工作勁頭更足了”。劉師傅說。 與農村易腐垃圾(會爛的垃圾)就地堆肥不同,城鎮易腐垃圾會運到武義縣餐廚垃圾綜合處理廠進行集中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處理廠所有工序實現了自動化,車間里看不見一點點餐廚垃圾。從各商戶收運來的餐廚垃圾通過一體機進行預處理,將油水和餐廚料進行分離,然后通過送料螺旋把分離出來的渣送到粗分機進行篩選,篩選出來的餐廚料進行壓榨處理,處理后的渣運到電廠進行焚燒處理。油水通過濕解加熱,用三項油水分離機把油和水分開,分離出來的污水通過管道到滲濾液處理站進行處理。 數量更多的其他垃圾則會進入垃圾焚燒發電廠資源再利用。日處理900噸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已投運兩年,累計焚燒垃圾46.63萬噸,發電量為16900萬千瓦時,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隨著餐廚垃圾綜合處理廠的啟用,補齊了武義生活垃圾終端處置的不足,武義生活垃圾分類體系的完整閉合得以實現。武義縣垃圾分類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堅持問題導向,對標對表,狠抓各項工作落實,確保武義垃圾分類工作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今年8月,武義縣決定在全縣范圍開展“垃圾革命”,推進全品類垃圾綜合治理,創建“無廢城市”,提出一年全治理、兩年見成效、三年成樣板,2022年底建成垃圾綜合治理“武義樣板”。 隨著全域率先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垃圾綜合治理“武義樣板”正一步步從目標變成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