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政府駐地梅山鎮都會在晨練人群的歡聲笑語中蘇醒。 “我們這里的空氣現在變得越來越清新了!”家住附近的胡女士感嘆道。 “是啊,以前風向朝下的時候,我家都不敢開窗戶,現在一家人都常來這里散步呢。”王阿姨放下手中的太極劍,跟著閑聊起來。 地處大別山深處的金寨縣有人口近70萬,日產生活垃圾數百噸。一直以來,由于該縣終端處置設施有限,這些垃圾大部分只能被集中填埋,滲濾液滲入地下造成了二次污染,不僅污染了大氣環境,更影響居民健康。日前,由中國十七冶集團承建的金寨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式投入使用,成功將這些生活垃圾有效利用,變廢為寶,徹底解決了金寨縣垃圾圍城的困局,也在大別山的蒼翠間樹立了一道“綠色”屏障。 金寨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梅山鎮三里井村,總建筑面積1萬平米,其中一期主要建設1×300噸/天機械爐排垃圾焚燒鍋爐+1×6兆瓦汽輪發電機組,包括垃圾接收及貯存系統、垃圾焚燒系統、余熱利用系統、煙氣凈化系統、污水處理系統等,年發電量約3360萬度;二期是在一期工程的基礎上新建1×300噸/天機械爐排垃圾焚燒鍋爐+1×6兆瓦汽輪發電機組,年發電量約3200萬度。一期和二期工程建設完成后將形成600噸/天的垃圾處理能力,年發電量約7000萬度,可節約標煤6.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5.94萬噸,不僅徹底解決金寨縣生活垃圾處理問題,還可解決當地就業崗位約60人,造福一方,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多贏。 當我們走進投產后的廠區,與想象中的垃圾焚燒完全不同,廠區內道路寬闊整齊,人工湖中睡蓮斜臥,觀賞魚穿梭其中,不時有鳥兒在草叢歡愉嬉戲,行走其中,整個廠區內無任何異味,如同一座小型城市花園。 據了解,金寨縣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采用了國內少有的廠辦一體式設計,即綜合辦公樓和垃圾焚燒主廠房在同一棟樓里,同時,員工宿舍也在離主廠房不足200米的廠區內,讓“自己人”工作居住在廠區,充分體現了中國十七冶集團在安全生產和達標排放領域的“技術自信”。 “垃圾發電項目投產后,村里的生活垃圾每天一大早就被他們拉走了。現在大家都主動把自家垃圾放到街道垃圾箱里,村路上連個紙片都看不到。”正在打掃庭院的金寨縣梅山鎮新城區三里井村村民李友明高興地說。另一位村民王家和表示,“垃圾焚燒電廠剛建設時,我們擔憂垃圾發電廠建在家門口污染我們的環境,建好參觀后才打消了疑慮,這是一座你感覺不到它存在的垃圾焚燒發電廠。” 項目總工趙虎表示,金寨縣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伊始,也曾遭遇“鄰避效應”,甚至還出現過村民圍堵廠門阻攔施工的情況。為積極改善與當地村民的關系,項目部從細處著手。 項目部所處是村內部分村民往來車輛必經之地,因此道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嚴重影響村民的通行。項目部主動出擊,采用150毫米厚C30混凝土對原道路進行擴建處理。此項修繕不僅方便當地村民出行,更加深了項目部與當地村民的溝通。針對進入場區的一期道路破損嚴重等情況,項目部主動聯合業主,協調解決進場道路等三通一平事項,完成對破損道路進行重新修繕。修繕一新的道路,既方便了建筑材料的運輸進出,也方便了村民的對外聯系,項目部與村民及業主的的關系也逐漸融洽。 在施工過程中,為保障當地村民生活不受影響,項目部對噪聲、光污染、污水排放、揚塵、垃圾和廢物排放等方面開展了各種整治措施。如在現場圍墻1米外1.2米高處架設一個噪音監測器,距離居民區每50米設置一個監測點,采用低噪音機械設備進行施工;現場夜間作業采用擋光措施,避免在22:00——次日6:00之間有強光直照居民區;在現場入口處設立全自動沖洗槽,保證進出車輛的外觀整潔,現場揚塵區域采用灑水車噴灑減少揚塵;對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安排有資質的垃圾運輸公司及時清理。此外,因為項目所處周邊有部分農村的良田,項目部便雇傭當地村民管理排水事項,保證施工現場排出的水經過多次過濾、沉淀后排至室外水溝;針對施工現場前側道路,項目部也雇傭當地村民每日清掃,保證路面整潔。此舉既可以解決項目部人手緊缺問題,又可以讓當地村民多一份收入,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稱贊。2020年廠區建成投產之后,原先嫌棄的居民實地參觀后感慨,“比承諾的還要好”。 那么垃圾焚燒發電是如何實現,廢氣排放如何做到安全環保,資源如何實現有效再利用?針對上述問題,項目總工趙虎逐一給出了答案。 城市的生活垃圾通過密封運輸車運到廠區后,直接倒入廠區前端的垃圾坑,用來暫時儲存垃圾,正常運行時這個垃圾儲坑控制在微負壓狀態,也就是說空氣是只能進去,而儲坑中垃圾散發的臭氣不會外溢,在廠區周圍基本聞不到任何臭味。垃圾在垃圾坑堆放一定時間,經歷自然發酵過程,分離部分水分。接著,這些垃圾會被給料裝置送到焚燒爐內,焚燒過程中垃圾會經歷干燥、熱解、氣化、燃燒、燃盡的過程,焚燒過程中需要的氧氣從垃圾庫內抽取。焚燒完成后產生的高溫煙氣要經過一個多級的凈化處理過程。這些高溫煙氣不會馬上排掉,首先會經過熱交換器,把溫度降下來,并利用里面的熱能發電,然后煙氣會被凈化處理,處理過程會使用多種物理和化學的方法來脫除各種酸性氣體和顆粒污染物,以及二噁英,重金屬等。最后排放到大氣中的煙氣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水蒸氣和氮氣。項目產生的沼氣可進行發電,爐渣作建筑材料原料,飛灰無害化處理后運送至專業填埋場填埋,真正做到污染物零排放,實現資源的全利用。因為金寨項目設備選型得當,加上注重過程管理,做好尾氣監測,垃圾焚燒廠的排放對周圍的環境是零負擔的。 據了解,目前整個廠區對公眾和媒體都是開放的,還會邀請周邊的居民和其他市民,以環保志愿者的身份進入廠區,對所有設備的運行狀況和排放指標進行監督。項目的煙氣排放數據與當地環保局監控中心聯網,處于全天候在線監管之中。 金寨項目只是十七冶數十個垃圾發電項目的縮影,作為公司的重要業務板塊之一,十七冶的固廢處理項目遍布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固廢處理總能力約4萬噸/日。 金寨明朗的“天空藍”,怡人的“生態綠”,讓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感受到了大別山深處生態的日新月異,環境的日益美好。中國十七冶也將繼續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央企、責任央企”使命,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