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肇慶實現城市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
(時間:2021-1-15 8:43:37) |
2020年以來,肇慶市深入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努力打造“3大體系”(科學的管理體系、全方位的宣傳教育體系和全過程的分類處理體系),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從“試點倡導”向“全民知曉”轉變。 完善機制建設 2020年3月,肇慶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主要領導親自動員、親自部署;市委辦、市府辦印發了《肇慶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成立了肇慶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市政府副市長擔任副組長,市直有關單位組成小組成員,設立工作專班,配備專人負責垃圾分類工作。 同時,通過印發《肇慶市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要點》,明確各項任務、措施、責任分工和時間節點;編制了《肇慶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試行)》,出臺了定時定點投放工作指引、公共機構垃圾分類指引等文件;開展近30場垃圾分類專題培訓。 打造全方位宣傳體系 宣傳部門印發了《肇慶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工作方案》,市文明辦發布了垃圾分類公益宣傳海報,市城管局制作了垃圾分類宣傳片;每月在報紙、電視、網站、公眾號等媒體不定期刊播垃圾分類新聞報道,在收視黃金時段插播公益廣告;城區15條公交線路合共36臺公交車投放了垃圾分類車身廣告;舉辦了“垃圾分類主題巡演系列活動”并實行網絡直播,傳遞綠色環保理念。 市城管局與市創文辦聯合組織市直有關單位每2個月到結對社區至少開展1次垃圾分類宣傳活動,84個結對共建單位累計開展活動560場;市直工委發動市機關74支黨員志愿服務隊開展垃圾分類活動156場;市城管局聯合團市委成立“悅分悅美”志愿服務隊,在全省首創垃圾分類專業志愿服務品牌,吸納隊員400多人,開展志愿服務活動20多場。 實行源頭減量分流,市發改局、市市場監管局、郵政部門相繼開展“限塑令”“文明餐桌”“過度包裝”等專項整治行動;城管部門組織開展年花年桔專項回收行動、供銷部門開展“1+1”圖書置換活動;端州區、鼎湖區、德慶縣、廣寧縣引入了大件家具破拆和綠化垃圾粉碎設備,進一步實現源頭分流和資源化利用。 建設簡便易行的分類投放系統,城區74個社區全部設置了集中投放點,建成569處,在建50余處;397個物業小區有368個配備分類投放容器,占比92.7%;在街道、公園、廣場等各類公共場所設置分類垃圾桶10000多組。端州區還在城東、城西、黃崗、睦崗4個街道設置了4座有害垃圾暫存點,建成1座大型回收破拆、分揀中心,綜合開展廢紙、廢塑、廢金屬、廢舊家具、建筑垃圾等再生資源回收業務。 規范分類收集和運輸。各縣(市、區)均實行了大件垃圾實行預約收運制度;市供銷社與城區130多家機構、單位簽訂了定期上門回收服務協議;端州區制定了2條廚余垃圾收運路線,與新榮昌等兩家危廢處置公司簽訂了有害垃圾處理協議,共配置可回收物收運車輛23臺,有害垃圾收運車輛4臺,廚余垃圾專用車輛2臺,其他垃圾收運車輛98臺,統一編號、設定標志,按指定路線定時上門收運。 建設能力充足的分類處理終端,全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約2900噸/天,無害化處理率100%,焚燒處理能力2500噸/天,占比84.7%,高于省政府提出2020年達到70%的目標要求;共有廢品回收經營單位1474家,危險廢物處理企業7家,處置類別25類,基本滿足肇慶市有害垃圾處理需求;為減輕鄰避效應,計劃利用肇慶市環保能源發電項目現有處理設施,增加廚余垃圾預處理工藝。目前方案正在評估當中,待市政府審定同意后加快實施。預計處理規模150噸/天,同時解決端州、鼎湖、高要廚余垃圾處理問題。 截至目前,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區、肇慶高新區和新區940個公共機構已實行垃圾分類,實現了城市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端州區對照示范創建標準基本建成了分類示范片區。
|
|
|
|
推薦圖片 |
 | 潤立漆再登央視 推動健康涂料走入百姓家 | 國家權威媒體成就實力品牌。潤立漆繼登陸CCTV-1和CCTV-10兩大頻道以后,于11月下旬再一次獲得了央視“通行證”,陸續在CCTV-4中文國際和CCTV-7國防軍事兩大熱門頻道展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