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天津2021年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82% |
(時間:2022/11/4 10:45:23) |
“家里的垃圾分類后,在垃圾袋上貼上專屬的二維碼,投入樓下對應的垃圾箱內,我就能得到文明積分,積分在我交物業費時能抵一部分費用。這垃圾分類不僅讓我自己得了實惠,小區的環境也改善了,受益的還是我們老百姓。”居住在西青區精武鎮付村的趙大娘對記者說。
“村民們開始對垃圾分類都覺得‘不習慣’,但是通過我們不斷地向居民宣傳引導,小區環境的改善以及文明積分的鼓勵,居民們逐步實踐垃圾分類,現在已經成為大家的‘好習慣’了。”付村黨總支副書記劉偉表示,“同時我們還建了一個廚余垃圾回收站,經過處理的垃圾變成肥料可以滿足小區綠化使用,也讓村民有了更好的居住環境。”
近年來,本市從生態文明建設、資源利用、居民自治和市民素質提升等角度入手,按照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的目標,積極推動《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中的各項規定落實落地,分類成效明顯。2021年,本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6.2個百分點,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垃圾分類,人人有責。記者從市城管委獲悉,本市積極強化宣傳引導工作,打造全民參與垃圾分類平臺。目前,全市3931所大中小幼學校已將垃圾分類納入教育教學體系,覆蓋率達到100%。同時,本市還制定了《天津市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者服務隊章程》,志愿天津平臺已有2918支垃圾分類志愿隊伍,以“津彩分呈”為主題的大型志愿活動吸引5萬多名志愿者參與,35.8萬戶家庭簽署了生活垃圾自宣書,受眾達510萬人,社會氛圍愈加濃郁。
此外,本市還建成市級垃圾分類處理培訓展示中心、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垃圾分類教育體驗館、寶坻區垃圾分類規劃展覽中心等宣教場所,建設9個垃圾分類主題公園,形成市、區、街(社區)多級宣傳陣地。
坐落在和平區營口道與貴陽路交口的天津市首座垃圾分類主題公園,讓居民在休憩時也能了解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園內由回收材料所制作的小動物惟妙惟肖,引得大家駐足觀看。
在宣傳普及垃圾分類的同時,本市還在垃圾分類全鏈條上下功夫。在垃圾分類投放環節,全力推動垃圾投放站點提升改造,截至目前,本市已對生活垃圾投放點位改造提升11610處,其中建設分類箱房4100余處。在垃圾處理環節,本市現有14座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總能力每日可達17450噸,廚余垃圾處理總能力每日為1800噸。現在已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100%無害化焚燒處理。
|
|
|
|
推薦圖片 |
 | 4家國際碳中和機構簽約 中歐碳中和合作研 |
7月14日下午,“興邀天下·共創未來”國際創新產業(42.980, -1.36, -3.07%)合作大會系列活動之中歐碳中和合作研討會,在北京大興成功舉辦。大興區與4家碳中和領域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