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從上海市環保局獲悉,《上海市2018—2020年環境保護和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即第七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目前已正式印發,對外公布。通過實施一眾重點項目,到2020年,上海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力爭達到80%左右, PM2.5年均濃度下降到37微克/立方米;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78%,全市基本消除劣V類;森林覆蓋率達到1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5平方米;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基本實現全覆蓋,生活垃圾資源回收利用率達到38%。

據了解,自2000年以來,上海市滾動實施了六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累計實施項目1442項,資金投入約4100億元。針對性地解決了一批重大環境問題,源頭防控和綠色發展加快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全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和認識水平顯著提高,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
第七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主要有以下主要內容:
“1”——一個核心 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解決大氣、水、土壤、固廢和生態建設等領域突出問題,更大力度保護生態系統,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3”——三個導向 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圍繞市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空氣污染、河道黑臭、異味擾民等突出問題,針對不同區域、領域特點,分類施策,精準發力,注重實效,提升社會公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4”——四項原則 堅持四項原則:堅持底線思維,推進綠色發展;堅持質量核心,實施系統治污;堅持深化改革,強化制度創新;堅持依法嚴管,推動社會共治。 “6”——推進天山、桃浦、曲陽、龍華、長橋和泗塘等6座污水處理廠功能調整,轉變為初期雨水調蓄設施。 “7”——完成7座污水處理廠新建、擴建和提標改造工程,其中5座為提標改造或擴建,2座新建,全市凈增污水處理能力60萬立方米/日以上。 “9”——共設水環境保護、大氣環境保護、土壤污染防治、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業污染防治與綠色轉型、農業與農村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崇明生態島建設、循環經濟與綠色生活等9個專項領域和若干保障措施。 “20”——制定20項綠色產品評價標準、推進20個綠色產業園區創建;完成20個蔬菜基地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設備的配套。 “60”——大力推進立體綠化、綠道、林蔭道等建設,創建60條林蔭道,三年新增立體綠化120萬平方米。 “100”——建設100個綠色示范工廠、引導開發100項綠色產品、推進建設10個綠色示范供應鏈。 “600”——三年累計實施600公里以上河道綜合整治工程,2200條段斷頭河整治。建設綠道600公里。 “1000”——積極推進鋼鐵、水泥、化工、石化等重點行業、重點園區開展清潔生產審核,三年累計推進1000項清潔生產改造。 “3000”——全市完成3000項產業結構調整任務,完成“198”建設用地減量21平方公里。 “7000”——重點推進老港基地、浦東、松江等一批濕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全市濕垃圾分類處理能力力爭達到7000噸/日;加快建設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到2020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到3.28萬噸/日。 “15萬”——全市新能源汽車(標準車)推廣數量15萬輛以上,新增、更新公務用車中新能源車比例大于50%。推進涉及15萬戶農戶的村莊改造。 “19萬”——年均建設1200公頃綠地,完成合慶郊野公園、老港郊野公園建設,三年新增公益林和生態廊道面積19萬畝以上。 “66萬”——三年推廣有機肥66萬噸、測土配方施肥技術440萬畝次,緩釋肥料應用面積達到30萬畝次。每年建立水稻綠色生產示范基地200個,改良設施菜田土壤6萬畝。 “200萬”——全市畜禽養殖規?刂圃200萬頭標準豬(出欄)以下,基本完成400家規劃不保留畜禽養殖場退養工作。 “750萬”——完成老港基地、嘉定、閔行、浦東、松江等建筑垃圾中轉分揀場所及資源化利用工程的建設,到2020年,全市裝修垃圾和拆房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達到750萬噸/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