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境觀察:板子打下去 責任擔起來 |
(時間:2018-5-8 11:01:16) |
繼兩個月前,首次量化問責河北省文安縣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領導干部之后,生態環境部日前再次啟動量化問責,致函山西、山東、河南3省,要求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落實不力的晉城、鄆城、杞縣相關責任人問責。這表明,完不成任務,該承受的“板子”切實落下來了,而且落多大力道的“板子”,其實自己心里也有數。 量化問責,可謂精準問責,解決了問責誰、怎么問責的問題。把大氣污染治理任務與市縣黨委和政府責任緊密捆綁在一起,細化、量化任務和責任清單,完不成任務,處罰誰、怎么處罰,都有明確的規定。如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排名后三位,且改善目標比例低于60%的問責副市長,低于30%的問責市長,不降反升的,問責市委書記。 與上次問責相比,此次問責事項涉及更多,不僅有“任務型”,而且還增加了“結果型”。既有沒完成交辦問題整改的,強化督查或巡查再發現新問題的,又有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排名最后的。例如,晉城市這兩方面都存在,督查巡查發現的問題數量較多,工作落實不力;同時,任務目標完成率排名倒數第一。在這種情況下,既要問責晉城高平市分管副市長、澤州縣分管副縣長,還要問責晉城市分管副市長等。 實行量化問責,就是要把壓力真正傳導到位。長期以來,我國在落實生態環保主體責任方面,存在著“上頭熱、下頭涼”,壓力弱化、責任虛化的問題。治污壓力往往傳導不到位,責任更是層層遞減,最終大而化小,不了了之。量化問責,就是要解決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問題,發現一起,問責一起,發現一批,則問責一批,切實打通影響環保決策部署、污染防治任務舉措落實的“腸梗阻”,壓實地方黨委政府的環保責任,激活神經末梢,讓黨中央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真正貫徹落實到基層。 以量化問責,推動任務真正落實,成為越來越多地方污染防治攻堅的利器。如北京市平谷區對落實河長制工作進行量化問責;廣東省惠州市水環境考核斷面水質好壞也引入量化問責,建立以水質變化為主要依據的問責機制。 問責利器只有用起來才有殺傷力。板子不僅要打,還要打得準、打得疼,要把那些污染防治攻堅落實不力者真正打醒,使其把落實環保主體責任記在心里、付諸行動。 板子打下去,責任擔起來。只有各方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才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
|
|
|
推薦圖片 |
 | 李干杰會見新加坡環境及水源部部長馬善高 |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5月3日在京會見了新加坡環境及水源部部長馬善高。雙方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李干杰首先對馬善高一行來訪表示歡迎。他表示,中新兩國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