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欧美国产综合一区二区,都市激情综合,亚洲免费高清

設為首頁 | 添加到收藏夾 注冊會員 | 忘記密碼 | 退出
國際節能環保網
關鍵字:
政策法規|廢氣治理|噪聲控制|環境監測|固廢治理|清洗與清理|環保前沿|環保技術|土壤修復|綠色建筑
化工|水處理|環保設備|國際視野|企業動態|技術專題|人物訪談|推薦案例|
>>首頁 >> 商業資訊 >> 環保前沿資訊 >> 查看資訊信息
訂閱社區雜志
四川:全面推動綠色發展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時間:2018-6-26 10:24:08)

  6月25日,四川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成都召開。當天,成都市、攀枝花市、宜賓市、廣安市、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環境保護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圍繞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全面推動綠色發展,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等,作了交流發言。
  推動環保工作上新臺階
  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

  2017年,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較2013年增加103天,PM10、PM2.5濃度分別下降41.3%、42.3%。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城市發展戰略謀劃重點,制定出臺《關于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成立市環保督察辦,將生態環境保護納入目標考核,提高生態環保考核指標權重。 
  大力實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戰略,建設以66個產業新城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圈,推動產業功能布局與環境容量協調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開發、保護與治理,科學劃定“三區三線”,構建“兩山、兩網、兩環、六片”的生態本底。高標準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龍門山生態涵養區和天府綠道,努力打造全域公園體系。加快構建綠色低碳的制度、產業和碳匯體系,2017年清潔能源消費比重達55.4%,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堅持鐵腕治霾,大力實施成都“治霾十條”和大氣污染防治“650”工程,2017年全面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目標任務。堅持重拳治水,大力實施成都“治水十條”和水污染防治“626”工程,全面推行河長制,強力整治黑臭水體,切實加強岷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2017年全面完成國家、省下達的年度考核目標要求。
  強化法治監管,出臺《成都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等12部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建立健全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機制。加強資源交易,全面完成環保稅費改革,落實差別電價和水價,完成企業環境信用評價1257家。推行共治共建,設立鄉鎮(街道)環保機構,建立四級網格化監管體系,成為全國副省級城市中首個將環保監督網格管理延伸到基層一線的城市。
  推進長江上游生態保護
  宜賓市委、宜賓市人民政府
  宜賓作為萬里長江第一城,首先必須是生態第一城。
  成功創建為中國杰出綠色生態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省級環保模范城市,在全省第一個實現中心城區和所有縣城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宜賓已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把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作為長江大保護的行動自覺。主要思路是,綜合實施大規模綠化、長江生態綜合治理。“十三五”期間,計劃新增綠化造林面積150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已達49.24%。2014年底,宜賓開始實施總投資近100億元、長達190余公里的長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目前已建成52公里生態廊道。明年底前,完成境內長江、金沙江、岷江三江六岸全域生態綜合治理。
  把開展“全域污染治理”作為長江大保護的重要抓手。實施河長制,強化污水治理和垃圾處理基礎設施配套。僅去年就關閉土法造紙作坊1944個,并在全市范圍禁止河道采砂和網箱養魚,主要江河水質達標率100%。去年,市級財政投入20余億元,新建兩個日處理能力30萬噸的飲用水廠,對城市污水管網進行全面排查整治,推動城區徹底實現雨污分流。建成宜賓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日處理生活垃圾達1200余噸,投資50億元的宜賓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園項目落地。
  把實施“雙輪驅動”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發展新興產業和竹產業。2013年以來,先后投入60余億元,對傳統工業企業實施退城入園,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企業72戶。過去兩年,140多家智能終端、軌道交通、汽車等高端成長型企業落戶宜賓。預計到2020年,全市竹林面積將達到350萬畝,實現產值300億元。
  “四個重大”推動綠色發展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
  突出“四個重大”,初步形成全省“一盤棋”綠色發展規劃體系。
  四川主要從規劃、制度體系、新舊動能轉換和能源結構四個方面,推動綠色發展。
  重大規劃科學引領,不斷優化發展布局。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10項資源環境約束性指標,頒布實施《四川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分類指導編制五大經濟區“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長江經濟帶發展專項規劃等。
  重大政策協同發力,加快構建制度體系。5年來,累計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專項建設基金115億元以上,用于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取消58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和生態脆弱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GDP考核,制定出臺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將符合環保要求作為省重點項目準入前置條件,停止核準5萬千瓦以下小水電。全省2/3以上面積、51%人口的地區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先試,9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和55%的自然濕地劃入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保護區。
  重大改革激發活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堅持傳統產業改造與新興產業培育并舉,連續3年實施“項目年”活動,累計完成產業投資超2萬億元。分兩批在全省范圍推廣42條全面創新改革經驗成果,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節能環保裝備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
  重大工程夯基蓄勢,持續改善能源結構。實施“電能替代、清潔替代”工程,加快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全省水電裝機達7589萬千瓦,居全國第1,全省頁巖氣年產量超30億立方米、居全國第2。率先實施電能替代電價支持政策,去年電能替代電量達60億千瓦時,全省清潔能源消費占比達47.6%,比全國高26.8個百分點。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四川省環境保護廳
  推出一系列措施辦法,解決一大批突出環境問題,全面完成國家考核目標任務,全省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環境保護廳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持續推出一系列措施辦法。
  強化體制機制建設。推動出臺了14個改革文件和40余部地方法規、規章、規劃,在全國率先開展長江經濟帶戰略環評“三線一單”編制工作,穩步推進環境保護垂管體制改革等6大專項改革。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把成都平原大氣污染防治作為全省環保“一號工程”,帶動川南、川東北大氣污染防治整體推進,以“優秀”成績通過國家“大氣十條”考核。把沱岷江作為水環境整治的重中之重,著力抓飲水、保好水、治污水、滅臭水,啃硬骨頭、打殲滅戰。
  強力推進環保督察。在全國率先實現省級環保督察全覆蓋,主動配合中央環保督察,精心制定總體整改方案,精準整改督察發現問題,經常開展明察暗訪、約談通報、媒體曝光,倒逼壓實責任,推動整改到位。目前中央環保督察89項整改任務已完成5項,其余均按期量進度有序推進;省級環保督察發現問題整改率達93%。
  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強化網格化監管,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運用在線監控、蛙鳴系統等智能化手段,開展“利劍斬污”等專項行動,2017年共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1萬件。建立健全監測與執法聯席會議會商、分級分類響應、快速處置應對的“測管協同”工作機制。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吹響了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沖鋒號角。全省環保系統將以此為新起點,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主力軍作用,推動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真正落地落實,把美麗中國四川篇章的宏偉藍圖轉化為路線圖和施工圖。
  做好“釩鈦陽光”兩篇文章
  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

  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為雙主任、雙組長的環境保護委員會、環保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 
  2004年,攀枝花被列為“全國十大污染城市”,如今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省級環保模范城市、省級文明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主要做法是做好“釩鈦陽光”兩篇文章,整治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開展生態修復治理。
  圍繞建設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強力推進礦業、鋼鐵等傳統產業清潔化生產,著力發展釩鈦、新能源、新材料等支柱產業。2013年以來,否決有重大環境隱患項目13個,關停煤炭、鋼鐵企業65家,分別淘汰鋼鐵和煤炭產能51.8萬噸、548萬噸,鋼鐵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下降近五個百分點。培育康養產業,創建中國陽光康養產業發展示范區,創辦國內首家康養學院,入圍首批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城市、首批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去年實現旅游總收入279.31億元,第三產業占比達31.5%。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治,2013年以來,投入近4億元建成危險廢物處置中心1個、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1個、機動車環保檢測機構5家。加快推進觀音巖引水工程、楚攀天然氣管道工程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采用BOO模式攻克攀鋼燒結機脫硫重大難題。去年,全市空氣質量優良率98.4%,地表水和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連續四年保持100%。
  實施生態修復治理,入圍全國首批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開展大規模綠化行動,推進金沙江干熱河谷區生態恢復綜合治理。2013年以來,實現土地植被恢復和綠化1.66萬公頃,3家大型露天鐵礦山建成國家級綠色礦山。
  讓群眾喝上安全干凈水
  廣安市委、廣安市人民政府
  實施“巡察+督查+監察”三位一體的綜合督察,讓依法、依紀、依規治理水污染成為常態。
  廣安市在全省率先全域實施“潔凈水”行動,探索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上下聯動、全域覆蓋”治水模式,推動全市國控、省控斷面和城市飲用水水質全部達標。
  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權限,出臺《廣安市城鄉污水處理條例》等,為水環境治理提供堅強法制保障。結合中央和省級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建立完善督查考核體系,實施“巡察+督查+監察”三位一體的綜合督察。
  創新治水模式,破解資金難題。按照市場法則,對需建設的146座城區、園區、中心鄉鎮污水處理廠站進行打捆,采取PPP模式,引進中國水環境集團投資30億元統建統管,啟動建設階段“零投入”。對未納入PPP項目的鎮村,采用財政支持、村組自籌等方式,建設有動力、微動力污水處理站150座,761個幸福美麗新村均建有無動力污水處理設施,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圍繞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目標,構建河長+警長+網格長體系,設立河長3445名,警長1586名,明確鄉鎮長為“網格長”,將江河湖塘庫堰全部納入河長制實施范圍。建立1個“一河一策”、1個“一河一檔”、4張工作清單、N個項目支撐的“1+1+4+N”河湖管護模式,完善河長巡察、明察暗訪、聯合執法、責任追究等十余項制度,實現水環境治理長效化制度化。 
  堅持以人為本,保障飲水安全。把飲用水源保護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實現飲用水從源頭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全市新建集中供水工程306處、分散工程5998處,113個鄉鎮、804個村、54.61萬人的飲水問題得到解決,群眾喝上了安全干凈水。 
  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 
  四川省財政廳
 
  過去五年,各級財政累計投入生態環保資金2058億元,較好支持了生態環保工作開展。 
  近年來,財政廳不斷完善制度辦法,豐富政策舉措,加大投入力度,推動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 
  一方面,對生態保護重點地區實行生態補償,維護區域生態安全。一是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力度,過去五年累計下達資金126億元,支持相關市縣加強生態保護補償。二是建立健全省對市(州)大氣和水環境質量激勵約束機制,目前每年安排激勵資金2.7億元。三是針對生態脆弱地區和薄弱環節,支持實施川西北防沙治沙、川西高原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退耕還林等重點生態項目,今年預計投入補助資金40億元以上。 
  另一方面,對森林、草原、濕地、耕地等自然領域實行生態補償,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一是每年下達資金24億元,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二是從2015年起,在全國率先開展以退牧還濕補償和濕地管護補助為主的省級濕地生態補償試點。三是實施生態護林員政策,2016年以來已安排資金3.7億元,選聘超過7萬人次貧困人口為生態護林員。四是每年下達資金60多億元,實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五是籌集資金10多億元,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對自然生態資源實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 
  從今年起,與云南、貴州兩省共同在赤水河流域探索建立長江經濟帶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動形成共抓流域大保護格局。在全國率先建立省內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對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上下游地區實行橫向生態補償。 
  下一步,財政廳將堅定不移促進生態環保與公共財政良性互動、相融互促,為加快建設美麗四川貢獻財政力量! 
  加快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推廣農村生活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處理。 
  經過多年努力,全省城市建成區100個黑臭水體已整治竣工76個。去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88.9%、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4.6%,主要有五大做法。 
  堅持問題導向,鎖定目標。先后出臺全省城鎮污水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實施方案。預計到2022年,全省約4.5萬個行政村實現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統籌推進,突出重點。堅持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與中央環保督察發現問題整改、與河長制工作、與水環境綜合治理相結合。以推進縣城、鄉鎮的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推進沱江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綜合治理黑臭水體,在省內多個城市探索水環境的系統治理辦法。 
  創新模式,引進社會資本。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大力推廣“全域統籌規劃、市州統一打包、投建運營一體、收集處理一體、政府購買服務”的污水垃圾處理設施整體打包PPP新模式。全省217個污水垃圾項目進入省PPP項目庫,已落地31個,完成投資314億元。 
  鎖定難點,強化技術指導。針對甘孜州、涼山州和阿壩州高寒地區冬季污水處理廠運營問題,開展山地小型污水處理設施課題攻關,推動前述地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成能運行、運行能達標”。 
  逗硬檢查,壓實責任。建立“三年推進方案”工作月報制度、黑臭水體整治周報制度。去年起,聯合省級相關部門,對“三年推進方案”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對中央環保督察發現住建系統問題的整改情況、黑臭水體整治情況進行了30余次專項檢查指導,督促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屬地政府監管責任。

關閉窗口打印該頁
推薦圖片
習近平: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5月18日至5月1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自覺把經濟社會發展同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起來 
熱點文章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網站聲明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網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見反饋
網站服務熱線:010-56350733   媒體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興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為@)
經營性網站許可證京ICP080572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京ICP備0900751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511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陵县| 惠东县| 淮滨县| 临洮县| 广灵县| 基隆市| 永平县| 法库县| 五家渠市| 溆浦县| 甘谷县| 西华县| 庆元县| 霞浦县| 绥芬河市| 卓资县| 长治县| 陇西县| 棋牌| 两当县| 景东| 东丽区| 莫力| 武鸣县| 钦州市| 尼木县| 互助| 武宣县| 锦屏县| 鲜城| 称多县| 营口市| 玉龙| 保山市| 繁昌县| 资中县| 罗甸县| 荃湾区| 嘉义县| 垣曲县|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