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經濟形勢總體不容樂觀 環保板塊或迎來絕地反擊 |
(時間:2018-7-4 11:02:26) |
鑒于環保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定位,老崔認為,盡管目前資本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但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值得想象,尤其是環保服務和環保產品在工業領域用于前端治理的發展空間。 7月2日A股上證指數暴跌2.52%,截至7月3日11:30休市再跌1.27%,給不少對七月抱有念想的人一記重拳。當前在貿易戰大背景下的國內經濟局勢不甚明朗,市場情緒不高,導致股市萎靡。環保板塊與主題基金受波及而處于震蕩。 部分看好環保板塊的投資者對于其會否“絕地反擊”信心十足,從低估值、投資增加、環保上市公司年報預增及一季度環保板塊營收喜等多個層面判斷得出,2018下半年的環保板塊有望迎來修復行情。 按照國家政策加碼的力度來看,環保板塊觸底反彈的可能性的確不小。2017年底的經濟工作會議確定“污染防治”的工作地位,2018年政策聚焦于大氣、水、土壤和固廢四大領域污染防治,2018年4月生態環境部正式掛牌以及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等利好舉措的開展,都是看好環保產業的信心來源。 據老崔獲悉,即將于7月9日~10日在北京舉辦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草案將正式通過審議。這一消息無疑又給環保板塊打上一級“強心針”。 環保產業雖為政策扶持性產業,但近些年市場化率不斷提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可觀。尤其是進入“十三五”時期,環保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不到20%直接躍升至幾近40%,即便在2017年遭遇貨幣、財政政策雙重擠壓,增速未減。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環保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已經攀升至41%。 其實老崔判斷環保產業的未來前景,更側重于它在經濟結構中的定位,即對于經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著承上啟下的驅動作用。 目前我國生態環境與資源遭受巨大壓力,處于國際分工中的低端地位,產能過剩抬頭,以及出口增長動力衰減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將我國推進“去產能周期”。按照經濟周期,朱格拉周期(設備投資周期)為6~11年,康德拉耶夫周期(創新周期)為50~70年。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意味著在環保驅動下的產業轉型升級需求更加旺盛。 根據行業分析機構的保守估計,未來5至10年內,我國環保產業投資有望實現每年增長10%以上。至于細分領域,老崔看好環保服務和環保產品在工業領域用于前端治理的發展空間。 首先,大氣治理領域。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將大大加快工業生產過程的提標改造工作,刺激煙氣治理設備市場與服務的需求釋放。 其次,污水處理領域。河長制、黑臭水體治理政策收嚴等利好不斷,水環境治理PPP項目落地,業績增長可期。 再次,固廢處理領域。垃圾焚燒發電、垃圾分類、環衛市場、危廢處理、建筑垃圾、“洋垃圾”禁止令等,新老板塊齊齊發力,使固廢成為環保產業潛力最大的領域之一。 最后,土壤修復領域。繼“土十條”之后,土壤污染防治法即將出臺,有望打破天花板,開辟數萬億市場的成長空間。
|
|
|
|
推薦圖片 |
 | 國內外專家學者匯聚沈陽 共商大氣污染預防 | 為推動亞太經合組織(APEC)各成員經濟體中小企業間的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外中小企業在環保產業技術領域發展,加速企業間成果對接與洽談,由第十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