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深化“放管服”改革 促環保與經濟相得益彰 |
(時間:2018-9-6 9:53:36) |
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生態環境部日前下發《關于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面部署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進一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是一場從理念到體制的深刻變革!兑庖姟窞橥苿咏洕c環境協調發展作出頂層規劃與設計,是意義重大的務實之舉,也是影響深遠的擔當之措。近年來,全國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此次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通過進一步簡政放權,充分釋放發展活力,激發有效投資空間,創造公平營商環境,引導穩定市場預期,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走上依靠創新提質增效的發展路子。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能夠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能夠推進生態環境部門職能轉變,加快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保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對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而言尤為迫切。當前,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重任在肩,推動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不僅是提升環境監管效益的一劑良藥,也是各地開創生態環境保護新局面的重要措施。只有將該放的穩妥放出去,該服務的真正服務到位,推動環保產業健康發展,才能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大格局,才能讓各級生態環境部門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把該管的管實管細管嚴,把該規范的規范到位。這對投資興業的實體經濟大有裨益,也對各級生態環保工作的深入推進大有好處。 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是一項探索性、創新性、引領性工程,既不能大撒手式地“放”,也不能無原則地“服”,更不能大包大攬式地“管”,需要結合當地產業規劃發展、污染防治形勢以及環保產業現狀等,穩中求進,統籌兼顧,因地制宜抓好落實。對此,筆者有3方面建議。 一要心底無私地“放”。當前,提及放權,個別地方總以為“放”就是要削去手中的權、去掉部門的利,從而不愿意放、不積極放、不配合放,導致放權流于形式、走了過場。也有的生怕工作沒了抓手,于是嘴上喊得震天響,實際行動卻踟躕不前,推諉扯皮,讓辦事群眾或企業不知所措。甚至還有的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明放暗不放,甚至明放實收,無中生有設立各式各樣的門檻。 這些行為都阻礙了“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不僅是對政令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敷衍,更是對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不負責任。因此,對于削減生態環境行政審批事項等內容的“放”,只要能夠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就應該“只設路標,不設路障”地“放”出去。各地不僅自己要“放”得心胸坦蕩,也要讓企業感受到簡政放權的務實、高效與便捷。 二要切中要害地“管”!兑庖姟吩诜婪丁耙坏肚小狈矫孀鞒鰪娬{,這就更加鮮明地凸顯了在精準“管”上的態度和決心。事實上,生態環境部已三令五申禁止“一刀切”,但總有個別地區生怕影響了自身形象、領導干部政績,無論企業是否存在環境違法行為,均以環保為托詞,“一刀切”要求企業停產限產。這嚴重違背了“放管服”的基本要義。 深化“放管服”改革,不僅要強化“放”和“服”,也要強調更加有效地“管”。一方面,生態環境部門要把該放的放出去,騰出更多精力對環境違法行為實施精準打擊。另一方面,在“放”與“服”的過程中,力爭培育更多參與環境監管的社會力量,讓“管”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統性,扭轉生態環境部門單打獨斗的局面,從而實現“放”“管”“服”三者之間有機統一與良性循環。 三要高效便利地“服”。近年來,雖然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在優化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方面付出了艱辛努力,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生態環境“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工作,與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的治污形勢需要仍不夠匹配。此外,當前仍有個別窗口服務人員還需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改進服務方式方法,服務滿意度仍有提升空間。 筆者認為,生態環境部門強化“服”,要堅持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熱情對待服務對象,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想方設法為企業排憂解難。一方面,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提高辦事便利性。要加快建立網上審批數據資源庫,構建“一站式”辦事平臺。同時,優化門戶網站和行政審批大廳設置,全面推進網上申報、輔以快遞(紙件)窗口受理,加快實施“不見面”審批,要從“群眾跑來跑去、領導批來批去、部門轉來轉去”變為“辦事零跑腿”,盡最大可能減少周折。另一方面,要改變以罰代管、重罰輕服等不良現象。對企業的查處和嚴懲不是環境監管的根本目的,讓企業切實擔負起治污主體責任并嚴格履職,才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對排污企業加強治污措施的指導和幫扶,增強企業及時發現問題、自我主動糾正問題的能力,確保把環境隱患消除在苗頭。這無論對提升環境監管效率,還是促進企業綠色健康發展,百利而無一害。
|
|
|
|
推薦圖片 |
 | 國內外專家學者匯聚沈陽 共商大氣污染預防 | 為推動亞太經合組織(APEC)各成員經濟體中小企業間的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外中小企業在環保產業技術領域發展,加速企業間成果對接與洽談,由第十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