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激活環保產業新動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時間:2018-9-7 9:01:28) |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環境保護是高耗低效高污染產業的過濾器,是優化公平營商環境的凈化器,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唯一路徑,在優化經濟發展的同時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 近日,生態環境部出臺《關于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將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同時從培育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點的角度,提出了推進環保產業發展的具體要求和措施,對推進環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現狀與機遇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保產業的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綠色發展,構建面向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2018年6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再次提出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加快發展環保產業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有助于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是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的重要支撐,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環保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具有潛在市場需求大、規模增長快、輻射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的特征,是帶動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支柱,是真正實現經濟、社會、環境三效合一的產業。受大氣、水和土十條實施及政策因素拉動,我國環保產業繼續保持了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環保產業增速明顯高于國民經濟增速,也高于一般工業行業增速。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環保產業銷售收入達到1.35萬億元,較上年增長約17.4%。2018年上半年約為6690億元,同比增長約18%。 隨著綠色發展要求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持續深入,我國環保產業發展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有望將其打造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一是落實國家重大戰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將快速釋放并逐步擴大環保產業市場需求。二是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改革,嚴格監管、執法到位將大大規范環保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三是促進環保產業發展投融資、稅收、價格等政策制度進一步優化,充分釋放產業發展活力。四是推動共建綠色“一帶一路”等將進一步帶動環保產業“走出去”。 當前環保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盡管近年來我國環保產業發展較快,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在環保產業發展宏觀層面,一是現實的市場空間和市場需求不足,環保市場需要進一步培育。二是環保項目投資回報機制不健全,過度依賴資金投入,環境治理需求向產業市場轉化難,環保產業難以持續發展。三是環保產業發展的市場環境不規范,低價惡性競爭問題較為突出,影響了環保產業的健康發展。 在環保企業微觀層面,一是環保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普遍缺乏核心技術,同質化競爭嚴重,環保企業普遍呈現小而散的局面。二是重建設輕運維,專業化環境服務水平不高,對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支撐能力不強,環境效果難以保障。三是環保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傳統的銀行渠道的融資貸款門檻高、期限短、缺乏合格的抵質押物,環保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四是環保企業合理收益難保障,發展成本高,企業發展活力不強。 《指導意見》對環保產業的推動作用 在推進環保產業發展方面,《指導意見》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和意義: 一是宏觀與微觀推動并重。《指導意見》既重視解決環保產業發展中面臨的現實市場需求不旺盛、市場環境不規范等宏觀制約因素,又注重解決環保企業發展存在的技術水平不高、服務能力不強、融資難、成本高等微觀問題,讓環保企業切實受益。 二是規范發展與持續發展并重。目前出臺的推進環保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大多側重于推進和引導環保產業規范發展,對環保產業如何實現持續發展考慮較少。《指導意見》從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拓寬回報渠道兩個層面入手,通過模式創新減少對污染防治資金投入的過度依賴,擴大環保產業市場,實現環境治理與產業融合的持續發展模式。 三是促進高質量發展與加強污染防治攻堅支撐并重。《指導意見》一方面通過落實國家重大戰略、污染防治攻堅戰等充分釋放環保產業需求,著力將其打造為高質量發展新增長點;另一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增強技術服務能力,強化建設與運營統籌,實施按效付費機制,提升環境服務效果,加強對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支撐作用強、生態環境效益顯著的項目的技術與服務支撐。 《指導意見》發展環保產業的主要措施 《指導意見》以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為目標,以推動環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為核心,重點從引導環保產業快速發展、升級發展、規范發展、高效發展和持續發展等五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措施。 一是以催生和釋放環保產業現實需求為重點,推動環保產業快速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制修訂行業水、大氣等污染物排放標準,催生潛在環保產業需求。強化環境監管執法,依紀依法精準問責,落實企業和政府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推進環保產業潛在市場向現實市場轉變。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七大標志性戰役為重點,推進重大污染治理工程的實施,建立健全環保投資項目儲備庫,加大中央財政資金投入,引導地方政府資金投入,釋放環保產業有效現實需求。 二是以強化技術創新與服務效果倒逼為重點,推動環保產業升級發展。加強生態環保技術創新,建立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平臺,推進技術成果轉化,提高環保產業技術水平。強化建設與運營統籌,推行環境績效合同服務,實施按效付費機制,將環境治理高壓態勢傳導到環保企業的同時,倒逼環境服務水平提升,促進環保產業結構優化與產業升級。 三是以引導合理收益與遏制低價惡性競爭為重點,強化環保產業規范發展。《指導意見》提出依托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對重點領域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基準收益率進行研究和發布,引導行業合理收益水平。開展環保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強化生態環境違法企業以及不達標排放設施的設備提供商、運營維護單位等信息公開,引導市場合理選擇環保企業。完善生態環境項目技術評標方法,遏制低價惡性競爭,促進環保產業規范發展。 四是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為重點,推動環保產業高效發展。充分利用市場化手段,健全環境經濟政策,有助于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環保產業高效發展。目前各項生態環境經濟政策均已明確,推動落實是確保各項政策發揮作用的關鍵。《指導意見》在與上述政策文件充分銜接的基礎上,明確了生態環境部配合推進或落實的相關工作,激發環保產業發展的活力。加快推動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鼓勵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產品創新與融資質押擔保模式創新。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積極落實價格財稅政策。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綜合名錄、環保“領跑者”制度、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等,推動行業環境經濟政策創新。 五是以模式創新提升環保產業自身的造血功能為重點,推動環保產業持續發展。通過規范推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模式、環境導向的城市開發(EOD)模式,實現規模化經營,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拓寬投資回報渠道,減少對政府和企業資金投入的依賴,以環境治理與產業發展融合實現環保產業的持續發展。 注:作者單位為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王金南為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
|
|
|
推薦圖片 |
 | 國內外專家學者匯聚沈陽 共商大氣污染預防 | 為推動亞太經合組織(APEC)各成員經濟體中小企業間的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外中小企業在環保產業技術領域發展,加速企業間成果對接與洽談,由第十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