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臨沂環保“十三五”規劃出爐 明確三大目標 |
(時間:2018-9-29 11:41:15) |
日前,臨沂市政府印發《臨沂市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明確了2020年我市大氣、水環境等各方面將要達到的目標。 根據《規劃》目標,到2020年,我市初步建立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得到全面提升,生態系統功能逐步恢復,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明顯成效,環境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建立以排污許可證管理為主的工業污染管理體系,環境保護能力進一步提升,環境優化經濟發展作用顯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良好環境基礎。 進一步強化環境目標責任制,將污染減排、環境質量改善、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重大環境事件和污染事故防范與應急處置等納入目標責任制考核范圍,實行嚴格的環保績效考核,落實問責和責任追究制。加強規劃實施的評估考核工作,將考核結果作為地方政府領導干部綜合評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環保“約束性”指標實行“一票否決制”。建立體現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干部考核任用體系。定期發布重點流域、城市環境質量考核結果,實施規劃中期和終期考核評估。 三大目標: 改善環境質量方面:消滅地表水劣Ⅴ類水質,城市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100%,中心城區河道藍藻暴發得到明顯緩解,流域TN、TP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濃度年均改善率不低于6.4%、4.9%,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大于等于62%,重污染天數持續下降。 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方面: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在2015年基礎上削減12.2%,氨氮排放量削減13.4%,二氧化硫排放量削減19.9%,氮氧化物排放量削減22%,顆粒物排放量削減30%,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削減20%。 防范環境風險方面:飲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形成比較完善的環境風險防范體系,輻射和危廢監管體系及突發污染事故應急能力得到加強。 《規劃》亮點搶先看 改善氣質方面: 到2020年底,將全市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2382萬噸以內,確保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占比重下降到60%左右。 2018年底前全部完成19個工業園區集中供熱設施建設,淘汰熱網覆蓋范圍內的企業自備鍋爐。2018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區建陶企業清潔燃燒改造。 強化冬季燃煤污染控制,壓減耗煤項目生產規模,支持電廠實施冬季用煤調控,組織水泥企業在冬季采暖期間實施錯峰生產。 減少冬季施工工地土方作業,強化施工工地揚塵環境監管;遇有大風、重污染天氣,加大道路沖洗、灑水、清掃頻次;倡導減少煙花爆竹燃放,節日期間遇有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天氣條件及時采取限制措施。重點企業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全時段、全覆蓋”監管,確保治污設施穩定運行、污染物達標排放。 加大機動車檢查、抽查力度,禁止超標車輛上路行駛;建設自動識別抓拍系統,加大對黃標車、過境重型載貨汽車進入禁行、限行區域行駛的執法力度;廣泛開展宣傳,鼓勵市民綠色出行,降低重污染天氣機動車使用強度。 水治理方面: 大力推進城市建成區17條河流的19個黑臭水體治理工程,2018年底前公布城市黑臭水體名單、責任人及達標期限,制定限期治理方案;每半年向社會公布黑臭水體的治理情況,到2020年底前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 到2020年,拆除或關閉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逐步實現封閉式管理,搬遷云蒙湖一級保護區內的居民200戶。 啟動臨沂城市飲用水第二水源地建設,對于單一水源供水的區縣,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備用水源或應急水源的建設。 淘汰落后產能方面:加快推進小火電機組的關停工作,優先淘汰改造后仍不符合能效、環保等標準的30萬千瓦以下機組,特別是運行滿20年的純凝機組和運行滿25年的抽凝熱電機組。重點推進鋼鐵、水泥、建陶、焦化等行業的落后產能淘汰工作,有效化解過剩產能,助推臨沂市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整合水泥粉磨企業,逐步淘汰產能60萬噸/年以下粉磨站;淘汰中心城區年產150萬平方米以下普通地板磚和內墻磚生產線。 強化源頭管控方面: 制定并實施“四減四增”三年行動計劃,主城區內鋼鐵、焦化、化工、鑄造、電解鋁、水泥等重污染項目逐年壓減。 新建項目必須采取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污染治理措施,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新、改、擴建項目排放揮發性有機物的車間有機廢氣收集率應大于90%;新建機動車和機械噴涂項目,水性涂料使用比例不低于80%;新建包裝印刷項目應使用具有環保標志的油墨。 城鄉綠化方面: 以蘭山區、羅莊區、河東區為重點,緊抓城鄉綠化,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2.5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3%,綠地率達到40%;以蒙陰縣、沂水縣、費縣、平邑縣為重點,開展山地造林綠化,每年綠化荒山6萬畝,到2020年確保宜林荒山基本綠化;以莒南等縣為重點,實施退耕還林還果,每年退耕還林5萬畝;開展路邊、河邊、水庫邊、村鎮邊綠化工程,到2020年大中型水庫周邊宜林地綠化率、沿路沿線宜林地綠化率均達到95%。 優化區域工業布局方面: 劃定全市大氣污染防控功能區,將中心城區和位于中心城區上風向的沂南縣東南部、莒南縣西北部及蘭陵縣東部等區域,和工業集中區的郯城、蘭陵、費縣等相關區域,以及各縣劃定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定為大氣重點控制區,其余全部劃定為大氣防控一般控制區。冶金企業向臨港冶金產業園、蘭陵礦業冶金產業園集中;化工企業集中布局于臨港化工產業園和郯城、臨沭、沂水三個化工園區,其他地區不再建設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新建或技改項目。 到2020年,中心城區內重污染企業全部依法關停或搬遷,主城五區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在2015年基礎上降低50%。 深入推進清潔生產方面: “十三五”期間,全市所有重點排污單位完成新一輪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 重點打造臨港不銹鋼產業基地、綠色化工產業園、臨沭肥料和精細化工產業園、蘭陵礦業循環經濟產業園等一批循環經濟產業園,支持羅莊區打造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實現園區資源高效循環利用,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減率超過60%,逐步達到中心城區環境容量需求。到2020年,全市50%以上的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工作基本完成。
|
|
|
|
推薦圖片 |
 | 國內外專家學者匯聚沈陽 共商大氣污染預防 | 為推動亞太經合組織(APEC)各成員經濟體中小企業間的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外中小企業在環保產業技術領域發展,加速企業間成果對接與洽談,由第十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