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政策等多項利好持續釋放 農村環保市場未來可期 |
(時間:2018-10-16 10:59:00) |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是提高廣大農村居民生態福祉的重要內容。而農村環境是我國環境保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一環。專家表示,精準扶貧、污染防治這兩大攻堅戰的政治任務,有望成為未來政策及財政定向支持的領域,受益于此,農村環保市場將成為一片藍海。 一直以來,三農問題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短板,制約著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農村環保問題這是短板中的短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所以鄉村振興,農村環保勢在必行。 站在宏觀角度,“去杠桿”取得階段性成果,基建投資下滑,地產、棚改政策收緊,出口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也存在不確定性。為了確保經濟穩定可持續增長,且避免重走“打水漫灌”的老路,擴內需、調結構及補短板成為未來工作重心。 三農和環保既能拉動經濟增長,也契合精準扶貧、污染防治兩大攻堅戰的政治任務,所以越來越受到中央層面的重視。 據了解,目前我國農村人居環境狀況很不平衡,臟亂差問題在一些地區還相對突出,主要原因在于長期以來基礎設施落后,環保監管不及時、不到位,居民環保意識欠缺等。 以污水處理為例,建制鎮和鄉級供水普及率相對較高分別為84%、72%,但污水處理匹配度不高,只有53%、11%,集中處置率更低,這將導致污水亂排等問題,進而引發水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 今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明確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 不久前,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要求到2022 年,農村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 78%,村莊綠化覆蓋率 32%,對生活垃圾進行處理的村占比超過 9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 85%。 國家政策接連出臺,環境治理市場的天平從市政領域向農村地區傾斜,加強農村環境治理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的特征,農村的環保之風必將越刮越盛,農村環保市場也將成為熱門標的。 專家分析認為,隨著財政支持的投入、環境治理的全面化,一系列整治措施將使農村環保市場快速釋放出來,農村污水處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垃圾處理、秸稈綜合利用、土壤修復等需求加速釋放。 不過也有不少專業人士對農村環保商業模式表示擔憂。由于村鎮財政支付及中小公司信用能力的欠缺,所以當前農村環保仍以中央財政補貼、地方配套資金為主要方式。最新商業模式的探索與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農村環保市場的穩定與快速發展。 據悉,2018年中央財政補助專項扶貧資金增加較快,超過1000億;環保專項基金截至2017年中央財政累計專項資金435億元,完成整治村莊約12.9萬個,“十三五”基本維持在約60億元/年。隨著農戶建立污水、生活垃圾收費及農業水價制度,農村環保市場有望逐步擺脫政府補貼的困局。而且通過農村土地流轉及生態與農業、產業共融也可實現附加值提升,推動農村環保項目的實施。 總結:我國農村污染治理的付費主體不明晰,疊加成本較高等因素,多少有些步履維艱。但國家政策層面的助推,可以確定未來幾年內,鄉村振興將成為投資重點,相信更加清晰的配套融資及資金投入政策將隨之出臺,在商業模式清晰后,農村環境治理將成為環保投資的藍海。
|
|
|
|
推薦圖片 |
 | 國內外專家學者匯聚沈陽 共商大氣污染預防 | 為推動亞太經合組織(APEC)各成員經濟體中小企業間的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外中小企業在環保產業技術領域發展,加速企業間成果對接與洽談,由第十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