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我國生態保護與修復持續發力 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
(時間:2018-11-7 12:23:26) |
記者從近日在貴州省銅仁市召開的全國生態保護與修復經驗交流現場會上了解到,近年來各地扎實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多個樣板。 2013年,國務院批準了《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3-2020年)》,對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進行系統部署。為促進各地抓好任務落實,國家發改委聯合科技部、氣象局等多個部門啟動了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建設,于2015年公布了30個地市級和113個縣級示范區名單,涉及森林、草原、河湖、濕地、海洋等主要自然生態系統類型,以及生態扶貧、生態產業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等相關重點任務。 經過全國上下近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國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介紹,目前,林草植被覆蓋度穩步提升,土地沙化、石漠化、水土流失三大生態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河湖、濕地、海洋生態保護和修復取得積極進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日益加強。 “森林覆蓋率已從本世紀初的16.6%提高到了22%左右,全國沙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1717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2491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積年均減少16萬公頃!睆堄抡f。 三年來,一些地區將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重點任務納入地方“十三五”規劃綱要和重點專項規劃編制清單,并將生態保護與修復相關指標及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級各部門,確保了規劃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四川省南江縣,示范區建設規劃中儲備了97個項目,目前已嚴格按規劃建成56個,體現了規劃編制的科學性、精準性和約束性。 一些地區建立跨區域綜合執法工作機制。福建省三明市在原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的基礎上,集中了水利、國土、環保、林業、礦業、安監等部門在生態管理領域的行政處罰權,成立了生態綜合執法局,在18個鄉(鎮)配套組建生態綜合執法分局,全面履行生態環境監督檢查職能,起到了“生態警察”的作用。
|
|
|
|
推薦圖片 |
 | 國內外專家學者匯聚沈陽 共商大氣污染預防 | 為推動亞太經合組織(APEC)各成員經濟體中小企業間的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外中小企業在環保產業技術領域發展,加速企業間成果對接與洽談,由第十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