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18部委力推公共服務補短板 鼓勵采用規范PPP模式投資 |
(時間:2019-2-21 10:13:57) |
2月19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教育部等18個部委聯合印發《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行動方案》(下稱《方案》),要求補義務教育、醫療衛生服務、養老、體育等領域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促進公共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邊遠地區和生活困難群眾傾斜,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補公共服務短板離不開資金投入,對此《方案》鼓勵地方政府依法合規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建設、運營和服務。 PPP專家、大岳咨詢董事長金永祥告訴記者,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政府通過加大對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力度,一方面可以保障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又可以擴大投資穩增長。而基本公共服務領域投資除了政府財政收入和發債籌資外,主要是通過PPP模式來吸引社會資本介入,這也是農歷新年后首份鼓勵PPP模式的文件,今年PPP模式將穩健發展。 PPP模式已經成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投資的重要方式。 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截至2018年末財政部PPP項目管理庫項目累計8654個、投資額13.2萬億元,其中有一半多的項目落地,真正建設的項目累計2237個、投資額3.2萬億元。 PPP項目分布在能源、交通運輸、水利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市政工程、城鎮綜合開發、農業、林業、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旅游、醫療衛生、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社會保障、政府基礎設施和其他19個一級行業,涵蓋了上述《方案》中的不少領域。 不過目前PPP項目主要集中在市政工程、交通運輸、城鎮綜合開發、生態環保領域。為了鼓勵社會資金加大對養老、教育、醫療等領域投資,此次《方案》給出一些政策方向,破除一些體制障礙,并給出一些明確發展目標。 比如,在養老方面,《方案》要求推動民辦養老機構發展,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支持境內外資本投資舉辦養老機構,落實同等優惠政策。深化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登記制度改革,允許養老機構依法依規設立多個服務網點,實現規;、連鎖化、品牌化運營。鼓勵民間資本對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改造后用于養老服務。 在支持完善重點地區旅游基礎設施方面,《方案》提出實施“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旅游基礎設施改造升級行動計劃,切實改善當地道路、步行道、停車場、供水供電、垃圾污水處理、消防安防、應急救援、游客信息等服務設施。推動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著力改善景區連接道路、停車場、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完善集散咨詢服務體系、自駕游服務體系,規范旅游引導標識系統。 另外,《方案》設置了明確的指標,比如到2020年推動 50%的鄉鎮建有 1 所農村養老服務機構,在人口 50 萬以上或孤兒 200 個以上的縣(市、區)建設兒童福利機構和設施等,養老床位中護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 30%,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 1.8 平方米等。 《方案》稱,各地在建設過程中,要根據財政承受能力和政府投資能力,嚴格項目條件審核,合理安排項目建設,嚴禁以政府投資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購買服務等名義變相舉債,防范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 金永祥表示,這一表述再次重申了政府希望規范地推進PPP模式,防止一些地方政府借PPP模式變相舉債從而產生隱性債務風險。相信未來規范的PPP含義將更加清晰,目前財政部中心對PPP項目入庫也進行了嚴格把關,不規范PPP項目將被剔除項目庫。
|
|
|
|
推薦圖片 |
 | 國內外專家學者匯聚沈陽 共商大氣污染預防 | 為推動亞太經合組織(APEC)各成員經濟體中小企業間的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外中小企業在環保產業技術領域發展,加速企業間成果對接與洽談,由第十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