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綿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顯著 提前完成優良天數年度目標 |
(時間:2019-12-30 14:59:50) |
綿陽市生態環境委員會辦公室12月27日組織召開綿陽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新聞通氣會,今年綿陽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效顯著,提前完成優良天數年度目標。 截至2019年12月26日,綿陽市城區環境空氣有效監測360天,優良天數322天,較去年同比增加26天。優良天數比例為89.4%,較去年同比上升6.1個百分點,改善幅度在四川省排第二位。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82,同比下降0.18。PM2.5濃度為每立方米37.2微克,同比下降7.4%,改善幅度在四川省排第五位。PM10濃度為每立方米57.9微克,同比下降10.0%,改善幅度在四川省排第六位。PM2.5和PM10濃度均為近五年來同期最低濃度,也是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綿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以持續推進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為目標,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綿陽市生態環境保護“一號工程”和“民生工程”來抓,各地各部門齊抓共管,各盡其責,聯防聯控,同步推進。 綿陽市生態環境委員會辦公室利用微信平臺,成立“PM2.5防控作戰指揮部”,做到聯防聯控聯治,實現“點、線、面”污染源一起抓。綿陽市委目標績效辦組織兩個督查組,定期到各地各部門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工作進行督查;生態環境部門成立7個大氣污染防控強化巡查組,分區分片落實每天24小時分班暗訪巡查,嚴格督促各地和部門落實“一廠一策”減排清單要求,狠抓水泥行業等工業企業污染治理、秸稈禁燒;經信部門狠抓錯峰生產、“散亂污”整治;住建與交通部門狠抓建筑工地與道路交通揚塵防控;公安交警部門狠抓車輛限行、煙花爆竹禁燃禁放等。 同時,充分利用大氣污染源解析成果,依托已經建成的綿陽市244個空氣微站、顆粒物走航掃描、空氣組分站、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非道路機械監管平臺等技術手段,做到科學技術與網格化監管有機結合。
|
|
|
|
推薦圖片 |
 | 全國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工作會議在京召 | 12月22日至24日,全國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