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欧美国产综合一区二区,都市激情综合,亚洲免费高清

設為首頁 | 添加到收藏夾 注冊會員 | 忘記密碼 | 退出
國際節能環保網
關鍵字:
政策法規|廢氣治理|噪聲控制|環境監測|固廢治理|清洗與清理|環保前沿|環保技術|土壤修復|綠色建筑
化工|水處理|環保設備|國際視野|企業動態|技術專題|人物訪談|推薦案例|
>>首頁 >> 商業資訊 >> 環保前沿資訊 >> 查看資訊信息
訂閱社區雜志
劉解龍:新冠疫情給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挑戰和思考
(時間:2020-3-6 10:53:20)
   編者按:近期,湖南省省情與對策研究中心、湖南省省情研究會、紅網論道湖南頻道等單位聯合舉辦了2020年第1期湘江時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治重要講話精神的實踐體會與對策建議”網絡學術研討會。與會領導專家觀點,將由紅網論道湖南頻道陸續刊發。本期刊發長沙理工大學二級教授,湖南省綠色經濟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劉解龍的深度解讀。
   在我國全面推進三大攻堅戰,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刻,一場意想不到超乎想象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舉國震驚,舉世震驚。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以想象,疫情結束給社會經濟發展,給人們的精神世界所留下的創傷印記,將是極其深刻持久的,給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帶來警示與反思同樣也會是深刻持久的。這說明,疫情給我們警示,我們必須警醒,疫情也給我國生態環境治理帶來的嚴峻挑戰,同時也給進一步加強和改善生態環境治理帶來了新的機遇,提出了新的任務,疫情后的生態環境治理必須進行革命性重構。
   一、疫情是一次刺透靈魂的拷問。
   這次疫情,從生態環境的角度來說,就是人與自然矛盾尖銳到不可調和的程度的總爆發,以疫情爆發來促進矛盾的解決。這是大自然規律的力量。發生這樣的疫情,盡管最終原因還沒有完全清楚,但病毒的肆虐絕非偶然,一個極其重要的致病原因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出現了重大破壞和尖銳矛盾。人類對大自然的影響,除了那些顯而易見的方面,一定還有許多隱形方面我們沒有認識到感受到。這些方面,只有在矛盾像火山一樣積累到突破平衡點的時候,才以“偶然”“意外”的方式暴發出來,一切企圖與大自然較勁的所謂文明,大自然要以自身的規律性力量,像做外科手術一樣地將那些干擾破壞因素毫無情面地平衡掉。完全可以這樣認為,無論怎樣說疫情的出現具有多少偶然性、隨機性,可至少說明我們在生態環境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不僅力度不夠,而且一定還存在這樣那樣的遺漏和偏差,甚至對于那些已經存在的生態環境破壞的某些嚴重之處,我們還沒有發現,到了大禍臨頭時還在無比驚愕,一頭霧水。這既是挑戰,更是拷問,這種挑戰與拷問所涉及的已經不是某個方面的具體內容具體環節具體方式了,而是整體性系統性的,甚至是刺透靈魂層次的了。
   二、疫情使我們深切領教了“三大攻堅戰”的更加深層次的內涵與意蘊。
   原來,三者是一個有機整體,絕不是簡單的各不相干的三個方面。疫情更加直接地源于生態環境污染問題,這次疫情所造成的風險,比經濟危機金融風險更加可怕,更加難以預料,難以控制和駕馭。疫情對脫貧攻堅也造成了重要影響,如果不能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不能實現,可見其影響的重大性與嚴峻性。如果在疫情防控戰中還出現了經濟社會領域的重大風險,那么,這些事件匯聚起來,就足以導致我國建成全面小康社會進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夭折,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就將重新淪為清朝末年的命運。這也說明,疫情啟示和警示我們要更加協同地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生態環境治理,也需要在廣度與深度上進行拓展和深化。
   三、我們應當圍繞什么治理生態環境。
   我們一直以來的生態環境污染治理,主要集中于非生命系統的生態環境關系,生物多樣評價,以人類的需要為絕對中心和出發點的評價與治理,對此要進行根本性變革,在我們最深層次的思想意識中,在靈魂深處,要真正、充分、公正地體現眾生平等。十九大報告中說,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經受疫情的慘痛教訓,我們對此的理解和感悟會更加真切和深切,世界一旦不寧靜了是多么可怕。因此,對于生態環境治理,我們不僅要將自己在工業化進程中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污染作為治理對象,確定生態環境紅線、生態修復、生態恢復、生態保護,不能僅僅只是滿足人類自身的利益追求,而且要立足于大自然整個生物系統、生命系統進行。特別要從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疫情啟示也警示我們,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怎樣科學有效地納入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之中,而不再是繼續解決人類不當行為造成的“傷疤”,用中醫觀點說,生態環境治理,要實現由“治已病”向“治未病”轉變,也就是要能夠觀測到生態環境存在的或正在發生的那些大眾未知的問題,并進行治理。
   四、生態環境治理要將生活方式作為重要領域。
   在生態環境的源頭治理中,我們一直把重點放在了生產領域,強調轉變發展方式,生活方式,但是生態倫理,天人關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盡管不像經濟活動那么眾多、重大、直接,可影響不亞于任何生產活動中問題所具有的風險、隱患與威脅。生活方式是與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緊密相關的,生態環境治理是對人類由思想決定的行為方式及其后果的治理,因此,要追根溯源,將人們的生活方式作為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領域。特別是在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等方面,必須堅信“亂世重典”的觀點,將兩個“最嚴”(即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絲毫不打折扣地落實在各個方面。在思想觀念上,對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那些“天人合一”“眾生平等”思想,要真正做好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工作,使其成為健康文明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文化基因因素發揮積極作用,造福當代,造福人類。
   【專家簡介】劉解龍,長沙理工大學二級教授,湖南省綠色經濟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湖南省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副會長,系首屆湖南省優秀青年社會科學專家,曾任長沙理工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發展規劃處處長等職,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生態文明建設、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以及脫貧攻堅等領域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生態補償與精準扶貧協同對接問題研究》、一般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以及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等20多項研究,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經濟學動態》等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著作(含合著)10余部,研究成果獲得湖南省“五個一工程”獎3項,湖南省優秀基金項目一等獎2項, 湖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2項,湖南省社會科學研究應用成果三等獎2項。
關閉窗口打印該頁
推薦圖片
全國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工作會議在京召 
   12月22日至24日,全國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 
熱點文章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網站聲明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網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見反饋
網站服務熱線:010-56350733   媒體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興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為@)
經營性網站許可證京ICP080572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京ICP備09007515號-5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511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阳市| 罗源县| 靖安县| 牟定县| 静宁县| 鄂温| 三江| 和林格尔县| 杭锦旗| 新巴尔虎左旗| 东阳市| 伊川县| 旬邑县| 永顺县| 剑阁县| 涞源县| 驻马店市| 赤城县| 左贡县| 临湘市| 阜新| 汉寿县| 洮南市| 若羌县| 定襄县| 珠海市| 禹州市| 高雄市| 雅江县| 中西区| 武定县| 咸丰县| 遂宁市| 巴塘县| 合水县| 定安县| 大姚县| 若羌县| 延川县| 虞城县| 阿荣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