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成都調整完善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 取消藍色預警 |
(時間:2020-3-24 9:59:56) |
《成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預案》)于日前正式下發,《預案》將重污染天氣預警統一劃分為黃色、橙色、紅色三個等級,在取消藍色預警的同時,在PM2.5基礎上新增AQI作為分級條件,進一步調整完善預警分級標準。 據了解,此次成都市對重污染應急預案的重新修訂發布,也是對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工作的不斷總結完善,讓預警分級標準、應急響應措施更加科學、合理、精準,既是提前為今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應對做好充分準備,也是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支撐和保障。 “根據歷年啟動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減排措施分析,每次黃色及以上級別的預警啟動均對污染物濃度有明顯削減,2017年啟動10次預警,對全年PM2.5濃度削減幅度達2.9%;2018年啟動8次預警,對全年PM2.5濃度削減幅度達1.8%左右,成功減少1天重度污染;2019年啟動6次預警,對全年PM2.5濃度的削減幅度達1.5%,成功減少2天重度污染。”成都市大氣辦副主任曠良義說,上述數據也表明,隨著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啟動應急預警的次數在逐年減少,成都市重污染天數從2017年的22天,2018年的6天,到2019年的首次全面消除,這當中必然離不開應急預案的重要支撐。 談到為何要取消藍色預警?曠良義表示,主要在于藍色預警啟動條件為“當預測PM2.5>115將持續24小時及以上”,即中度污染風險,預警對社會各方采取的引導性和倡議性減排措施,實際減排量并不大,起到的效果與動用的社會資源不太對等,取消藍色預警主要是為了保障社會各方的正常運轉,減少不必要的社會成本;同時這也是與國家和省上預警分級標準形成統一。 曠良義說:“經過近幾年重污染應對工作的具體實踐和總結、評估、分析,我們認為,精準預測預報、區域聯防聯控、差異化減排是防范重污染天氣的有效措施,新《預案》正是吸收了這些精準化、差異化的管控措施,進一步提高了規范性、科學性、精準性和操作性。而且隨著全市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以后啟動預警的次數也會逐步減少。”
|
|
|
|
推薦圖片 |
 | 全國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工作會議在京召 | 12月22日至24日,全國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