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十四五”期間將加快形成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
(時間:2020-10-16 9:04:40) |
在10月13日開幕的“2020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表示,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是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舉措之一。“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將秉持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牢牢把握我國全面推進綠色發展轉型的戰略機遇期,加快形成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莊國泰介紹,2019年全國環境產業營業收入約1.78萬億元,同比增長11.3%,遠高于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持續縮小。燃煤鍋爐、工業爐窯電除塵、布袋除塵等部分產品和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第三方治理、環境績效服務、環境金融等服務業態快速發展,“互聯網+”模式、PPP模式、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等在環境治理領域得到了創新和應用。 莊國泰表示,“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將從五個方面著力推動環保產業發展: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強化資金引領;二是完善生態環境標準體系倒逼環保產業市場擴容增效;三是會同有關部門出臺和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財稅、價格、金融、貿易等優惠扶持政策,扶持環保企業發展;四是積極開展環境服務模式的創新,提升環境服務水平;五是夯實工作基礎,推進環保產業的統計調查、政策評估工作,及時掌握環保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多位專家也在論壇上為我國經濟綠色發展建言獻策。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認為,在雙循環背景下,城鎮化也亟需綠色發展,開放型、內需為主的國內大循環需要“1+3+2”的結構性潛能擔當主角。其中,“1”是,以都市圈、城市群發展為龍頭,為下一步中國的中速高質量發展打開空間!2”是以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為兩翼。他認為,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是橫向的,對全社會各領域都會發生影響的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不僅為追趕進程提供支撐,也可為全球范圍內發展方式的轉型提供引領要素!3”是在實體經濟方面補齊我國經濟循環過程中的三大短板:基礎產業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大、基礎研發能力不強。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則認為,中國經濟綠色發展要解決綠色發展的深層矛盾,實現綠色發展,要順應人性打造“集體理性”機制,在建設現代化高質量市場經濟的努力中,把“有效市場”和“有為、有限政府”優化結合,多種手段并舉。 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則認為,當下,生態環境保護的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的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環境治理需要打通過去產業鏈條上孤點、痛點、難點,引導環保市場向區域化、市場化、信息化進階,助推工業企業、工業園區等綠色化轉型,提高環境容量,統籌流域上下游各方的經濟及生態關系,建立有效的生態補償機制。
|
|
|
|
推薦圖片 |
 | “中國地下污水處理廠技術聯盟”在廣州正式 | 9月22日,全國“地下污水處理廠技術聯盟”廣州正式成立,標志著地下污水處理廠這一新生事物將逐步建立行業標準,通過共享行業數據,共克行業難題,共建行業標準,共樹行業形象,為新型生態化基 |
|
|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