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3日迪拜消息)作為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關聯會議以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首腦峰會的后續貫徹行動,第十八屆全球人居環境論壇年會(GFHS 2023)于12月2-3日在阿聯酋迪拜成功舉辦,主題為“綠色、公平、智慧的城市轉型:協同加速1.5℃氣候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人居環境論壇主席、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暨高級代表安瓦爾•喬杜里大使、巴西環境與氣候變化部部長瑪麗娜•席爾瓦教授、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副總干事高麗•辛格、經合組織創業、中小企業、地區和城市中心主任拉米亞•卡邁勒•查維、希臘中馬其頓地區省長、歐盟歐洲地區委員會 (CoR) 副主席阿波斯托洛斯•齊齊科斯塔、亞洲開發銀行交通部主任詹姆斯•萊瑟等發表演講。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的約300名代表出席了會議。
年會開幕式
作為世界上聚焦可持續城市與人居環境最重要的會議之一,本屆年會共有20個權威機構攜手組織,其中包括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貿發會議、聯合國防災減災辦公室、聯合國非洲經委會、聯合國區域發展中心等聯合國機構,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歐盟歐洲區域委員會(CoR)、瑞典國家能源署(SEA)、國際海洋學院(IOI)、國際仁人家園(HFHI)、阿聯酋中華工商總會 (CGCC)等國際組織和專業機構。
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負責人、政府高級官員、先鋒城市市長、權威專家學者、知名企業家等40余位杰出人士發表了演講。全球多家主流媒體報道了本屆年會。來自各大洲40多個國家的參會人士對10個關鍵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提出了科學的解決方案和政策建議。年會達成了一系列有借鑒和指導意義的成果共識,推出了一批有示范意義的最佳范例,為協同加速可持續發展目標與《巴黎協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世界氣象組織合作伙伴參與和協調處負責人埃麗卡•艾利斯代表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教授在開幕致辭中強調:國家和城市需要更好地了解和繪制風險圖,部署適當的觀測和監測系統,提高預測和預報能力,并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手機廣播和通用警報協議等標準向所有面臨災害的人們提供預警信息。
希臘中馬其頓地區省長、歐盟歐洲地區委員會 (CoR) 副主席阿波斯托洛斯•齊齊科斯塔斯強調:現在是從全球層面開始提高行動效率的時候了,以采取更具前瞻性的方法,真正促進務實行動。這不是權力游戲;這是為了確保我們的子孫后代有一個宜居的星球。規則需要與實施者協商,以確保它們能夠真正發揮作用。應對氣候變化是一項不允許我們失敗的任務。我們需要所有人齊心協力推動這一復雜的轉變。作為地方決策者,我們可以領導這一進程。
高層對話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副總干事高麗•辛格在高層對話中指出:城市當局可以塑造并加速可再生能源的轉型。他們是目標制定者、城市規劃者和監管者。他們也是市政建筑和公共交通的所有者和經營者。城市可以聚合能源需求,也可以充當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融資者。
亞洲開發銀行交通部主任詹姆斯•萊瑟在主旨演講中指出:只有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可持續的低碳解決方案才能確保經濟和社會發展。 我們不應該把討論過于簡單化,僅僅談論電動汽車取代汽油或柴油動力汽車。雖然電動交通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但它并沒有增加交通可達性、減少擁堵或改善公共交通服務,它也不會使道路更安全。
阿聯酋中華工商總會唐振剛會長在主旨演講中向與會嘉賓介紹了阿聯酋政府在綠色轉型、智慧城市、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就迪拜綠色出行戰略2030、無紙化戰略等政策做了分享。他指出,綠色轉型是城市轉型的核心,通過推廣綠色技術和創新模式,提高城市的可持續性和環保水平至關重要。
全球人居環境論壇聯合創始人兼秘書長呂海峰在總結致詞中指出:綠色、包容、智慧的城市轉型重點在建筑與社區,更加健康宜居、低碳高效、智能便利的建筑與社區是提升市民生活質量和福祉的基礎,而人性化的公共空間和安全便利的綠色出行則讓城市更有魅力和活力,這都是本屆年會討論的重點議題,是協同加速可持續發展目標和1.5度氣候目標的關鍵。
演講嘉賓和青年學生合影
GFHS 2023的主要演講嘉賓還包括巴西環境與氣候變化部城市環境和環境質量國家秘書阿達爾貝托•菲力歐、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市市長埃里昂•韋利亞吉、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市市議員、原都柏林市市長艾莉森•吉利蘭、聯合國區域發展中心環境部門協調員喬杜里•魯德拉•查蘭•莫漢迪、阿聯酋馬斯達爾城CEO艾哈邁德•拜古姆、阿聯酋中華工商總會會長唐振剛、埃及民航部氣象局主席技術辦公室副主任阿米拉•納賽爾•穆斯塔法、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與能源部全球政策主管費爾南達•卡瓦略博士、國際仁人家園氣候變化部全球總監普賈•索尼博士、德國國際合作署 (GIZ) 項目總監烏爾達•艾希霍斯特等。
身處一個城市星球,在世界人口達到80億、城市人口達到45億的今天和以后,城市始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場和動力之源。為此,本屆年會強烈呼吁加速綠色、公平和智慧的城市轉型。城市需要因地制宜,持續改善規劃、投資、建設和治理城市的方式,通過建立城市治理的創新框架和有效規劃管理城市空間發展這兩大途徑實現我們需要的城市愿景;要善用數字革命和科技的力量,塑造清潔、智慧、公平與可再生的未來能源系統,提供全民氣象預警,建設面向未來的綠色、智慧與韌性的社區與城市。
我們同時需要加快城市協同脫碳和脫鉤進程,多采用緊湊型城市型態和自然友好的方法,提供人性化和鼓勵步行的公共空間,推廣綠色生活方式,建設更多“零碳零廢”的建筑、社區、園區和城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加強社會包容團結,提升普遍繁榮與福祉。城市的變革性行動需要從地方擴展到全球,以協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和1.5℃氣候目標。
嘉賓與獲表彰者合影
一年一度的“可持續城市與人居環境獎”盛典于12月3日晚隆重舉行,共有來自全球17個知名單位和個人榮膺桂冠,包括全球著名的亞馬遜雨林保衛者、巴西環境部長瑪麗娜·席爾瓦(Marina Silva),世界知名文化之都——愛爾蘭首都都柏林市,阿聯酋迪拜鄉村發展框架規劃,新疆昆玉市昆侖山大峽谷景區和玉泉鎮拉伊蘇長壽村,四川科道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美國華盛頓特區生態修復項目,泰國清邁Panyaden國際學校竹體育館,加拿大智能網格雨洪管理綜合技術,荷蘭阿姆斯特丹開放式建筑循環適應性設計項目等。(完整獲獎名單可在全球人居環境論壇官方網站www.gfhsforum.org查詢)。
大會期間,主辦方還特別舉辦了“氣候變化與我的城市轉型”為主題的青少年研討會。表現優異的學生應邀在大會上發表了精彩的演講,并獲頒了“全球綠色少年大使”榮譽證書,旨在推動青少年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事業,動員年輕一代擁抱可持續發展目標并推動實地行動,助力他們成為世界公民和未來的領導者。
主辦方還組團出席了COP28相關活動,并現場專訪了聯合國秘書長海洋問題特使彼得·湯姆森大使。此外,還舉辦了各種配套活動,包括促進深度了解、務實合作的閉門會議、馬斯達爾城參觀考察、扎耶德大學交流訪問等。(全球人居環境論壇新聞與信息部供稿)
|